小学体育思政大课堂的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与价值也得以体现,成为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创建体育思政大课堂,不断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人。“境·趣·人”小学体育思政大课堂倡导教师聚焦课堂的情境建设,优化体育教学策略,增添课堂趣味,打造精彩课堂,全面释放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境·趣·人”意识小学体育思政大课堂
如何充分展现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养成,成为近年来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境·趣·人”教学意识中倡导教师聚焦课堂的情境建设,增添课堂的趣味,并真正地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种教学意识不仅为教师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打造体育思政课堂提供了新思路。在实际组织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时,教师立足“境·趣·人”意识,积极地优化、升级传统体育学科的教学策略,以便将德育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体育教学更加精彩。
一、聚焦情境,埋下德育种子
(一)创建真实情境
德育具有鲜明的抽象色彩,当教师单纯地采取口述、说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难以将德育的种子深埋学生的心底。现代教育资源的飞速发展,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获取与使用都变得更加便捷,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他们也能够轻松地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源,打造真实情境。因此,体育教师不妨围绕体育训练项目,为学生引入相应的视频、图片等,改变传统的德育方式,让学生将美好、高尚的品格牢牢印刻在心底。
比如,在乒乓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我国运动员参与国际乒乓球竞赛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在学生浏览视频时,教师提出“透过我国运动员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呢?”的问题,请学生透过运动员的表现展开积极思考。有些学生指出:“这些运动员能够在国际竞赛上取得胜利,离不开他们艰苦的奋斗。”有些学生指出:“在面对输赢时不骄不躁,让他们能更加坦然、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而在赛场上保持良好的心态。”之后,教师为学生创建小组合作的平台,请学生在组内探讨,进一步交换彼此的想法。紧接着,教师总结,深化学生对我国乒乓球精神的理解,即“正是因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让他们坚持训练,不断提升运动能力,正是因为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精神,让他们更好地合作……我们也要积极地向乒乓球运动员学习,努力练习乒乓球运动技巧……”引导学生延续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精神。
(二)创建虚拟情境
教师简单的强调,很难让学生体会德育的内涵,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地践行高尚情操。角色扮演的虚拟情境,能够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立足角色的视角,全面感知知识。在体育教学中推动思政课堂的生成时,教师不妨围绕训练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应的虚拟情境,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美好品格在无形之中浸入学生的心底。
例如,在组织学生练习短跑运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短跑的技巧,并为学生设计自主练习的板块,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短跑能力。随后,教师为学生拟定如下情境:“当下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美好、和平的生活与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经历密切相关。今天,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温他们艰苦奋斗的过程吧。”使学生基于教师的话语主动地步入虚拟情境。之后,教师结合过雪山、打碉堡等过程,设定相应的障碍,进一步强化情境的真实性。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能依靠自身的短跑能力逐步跨越障碍,并躲避敌人的追击,更加珍惜当前幸福的生活。在完成角色模拟的活动后,教师再请学生谈谈他们的感想,使学生主动地赓续红色基因,更加珍惜美好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角色扮演的虚拟情境,既能带给学生趣味性的学习体验,也能活化德育的过程,让学生化身相应的角色,获得更为真切的体验,从而自主揭开德育的面纱,将爱国、艰苦奋斗等美好的种子埋入心底。
二、增添趣味,静待生根发芽
(一)角色创新,突破传统模式
学生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他们不希望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导,而是希望自主解锁知识。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期望学生基于教师的强调,能够自觉约束行为,认真地参与训练,发展坚持不懈等精神。显然,这样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在趣味视角下创建体育思政课堂时,教师不妨主动地从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请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扮演“小老师”,这样,学生也能透过对资料的分享与解读,发掘其中隐含的德育元素,不断强化自身的品格素养。
例如,在排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收集与中国女排精神相关的资料”的任务,请学生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关键词,浏览网页上的信息。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网页上的内容进行梳理、下载,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在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在世界排球竞赛中,中国女排有着不俗的表现,她们也有着鲜明的精神,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