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pptx
文件大小:4.5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28千字
文档摘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实施路径与方法

01

内涵解析与目标定位

03

教师队伍建设

04

课程思政融入

05

评价体系构建

06

保障机制完善

01

PART

内涵解析与目标定位

核心理念阐释

核心理念阐释

德育为先

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

实践导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首要地位。

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立德树人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渊源追溯

现代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追求。

党的教育方针

中国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立德树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培养创新人才

新时代立德树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时代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推进教育现代化

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等,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新时代具体要求

02

PART

实施路径与方法

课程教学融入策略

德育课程

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的课程中,通过课程中的故事、案例等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

主题班会

校园文化

定期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分享德育话题,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宣传优秀德育事迹和榜样。

1

2

3

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贴近实际

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意义和价值。

01

形式多样

实践活动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志愿服务、劳动体验、社会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02

注重反馈

实践活动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03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沟通

资源共享

分工合作

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同制定德育目标和计划。

家长和学校应分工合作,学校主要负责德育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家长则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长和学校应共享德育资源,如优秀德育案例、实践活动经验等,共同提高德育效果。

03

PART

教师队伍建设

严谨治学

教师应当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认真备课、授课,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恪守职业道德

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心理虐待。

言行一致

教师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追求卓越

教师应当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持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能力。

师德师风建设标准

育人能力培养体系

课程设置

学校应当注重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实践

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应当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和贡献。

学校应当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学校应当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激励机制创新

奖励机制

考核机制

职业发展

情感关怀

04

PART

课程思政融入

学科分类融入要点

学科分类融入要点

哲学类学科

历史学类学科

文学类学科

理工类学科

着重融入中国传统哲学、伦理道德、思辨能力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

注重融入中华经典文学、诗词歌赋、传统艺术等,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加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精神等方面的融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结合专业知识,融入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工程伦理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素质。

案例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