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第六课时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doc
文件大小:6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39千字
文档摘要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策略分析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课前准备

教师

数位顺序表

学生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6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近3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1、数的产生师: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哪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生:介绍师:补充

学生思考

学生汇报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人数、物体个数和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就产生了数。

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列举实例,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

2、记数符号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自然数的认识

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

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十进制计数法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例如:

(!)我国人口:1295330000人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

(2)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数是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

(3)1999年联合国公布世界人口已达到六十亿,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4)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中,我国城镇新建住宅四十七亿五千万平方米。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拿出数位顺序表。(出表)

小组合作研究:

(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万级有

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它们的特点,顺序填上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学生看图,古代人的计数方法看图片,三种古代数字。

介绍自然数的含义和特点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全班交流。

学生试着读一读借助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汇报交流

学生记数位顺序表,互相提问练习。

相同点:每级都有四位,四位的顺序是个、十、百、千。

不同点:每级表示的数目大小不同,即计数单位不同。

使学生知道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性质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3、做一做:

1)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一个十二位数呢?

2)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14320030000353087030431

三、巩固练习:1、按从右往左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