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课型
新授
教材及课标分析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计算已有简单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建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学生计算并谈一谈
二、
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
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6、7题
学生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