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评课稿
一、精准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同航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在这堂课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清晰、明确且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层面来看,教师设定让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心”“方”,同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活动,如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小组竞赛等,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在写字教学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再进行示范书写,边写边强调笔画的起笔、收笔和占格,学生在认真的观察和模仿练习中,逐步掌握了写字的技巧。
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教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识字,并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猜字谜等识字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教师致力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通过展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和隆重,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北京的向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总体而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涵盖了三维目标,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且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教师对12个生字的教学细致入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还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如“想”是上下结构,由“相”和“心字底”组成,“心字底”表示和心理活动有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对每个要写的字都进行了认真的指导,从笔画顺序到间架结构,都讲解得非常清晰,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阅读教学部分,教师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接着通过指名读、分角
色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对重点词句的指导,如“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弯弯的”“遥远的”“雄伟的”“壮观”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山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同时,教师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两个自然段在结构和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延伸,如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现代建筑等图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结尾,教师让学生用“我多想去看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生字卡片、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字;游戏教学法,开展“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生字。这些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朗读感悟法,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教师的朗读指导非常到位,不仅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等,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山村孩子对北京的向往之情,让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情感去读,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很好地表达出了文中孩子的愿望。同时,教师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展示北京的美丽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