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考点攻克京改版数学8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371.07 K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8.6千字
文档摘要

京改版数学8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26分)

一、单选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有(???????)

,,,,,(相邻两个之间有个),,.

A.个 B.个 C.个 D.个

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A.﹣2与 B.﹣2与 C.﹣2与﹣ D.|﹣2|与2

3、如图,Rt△ACB中,∠ACB=90°,△ACB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AD=PF+PH;③DH平分∠CDE;④S四边形ABDE=S△ABP;⑤S△APH=S△AD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

A.2 B.3 C.4 D.5

4、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6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MBC=6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A.SAS B.AAA C.SSS D.ASA

5、下列说法:①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②若、互为相反数,则;③多项式是四次三项式;④几个有理数相乘,如果负因数有奇数个,则积为负数,其中正确的有(???????)

A.个 B.个 C.个 D.个

6、化简的结果是()

A.a B.a+1 C.a﹣1 D.a2﹣1

二、多选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6和-4之间的数都是有理数 B.数轴上表示-a的点一定在原点左边

C.在数轴上离开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越大 D.-1和0之间有无数个负数

2、以下几个数中无理数有()

A. B. C. D. E.π

3、以下各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有(???????)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

B.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

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

D.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

5、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如图,BE=CF,AB=DE,添加下列哪些条件不能推证△ABC≌△DEF(??)???

A.BC=EF B.∠C=∠F C.AB∥DE D.∠A=∠D

7、已知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与全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74分)

三、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化简1得________.

2、如图,若△ABC≌△ADE,且∠1=35°,则∠2=_____.

3、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著作《四元玉鉴》中记载“买椽多少”问题:“六贯二百一十钱,请人去买几株椽,每株脚钱三文足,无钱准与一株椽.”其大意为:用6210文钱请人代买一批椽.如果每株椽的运费是3文,那么少拿一株椽后,剩下的椽的运费恰好等于一株椽的价钱,试问6210文能买多少株椽?设这批椽的数量为x株,则符合题意的方程是______.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中,,将纸片沿对角线对折,边与边交于点,此时恰为等边三角形,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5、式子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

6、已知有意义,如果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

7、请写一个比小的无理数.答:____.

四、解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如图,在4×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均在格点上,以AB为边画等腰△ABC,要求点C在格点上.

(1)在图①、图②中画出两种不同形状的等腰三角形△ABC.

(2)格点C的不同位置有处.

2、如图,由△ABC中,,,.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C重合,折痕为DE,求出AE和AD的长.

,

3、如图,在△ABC中,点D为∠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连接AD,过点D作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

(1)如图1,若AD⊥BD于点D,∠BE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