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1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课程实施要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选择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式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2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0105040203小学数学课型单元起始课新知探究课课时练习课思维拓展课整理复习课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3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新知探究课PART14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合理提出问题0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明确要学什么、怎么学,形成基本思路02通过交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研讨中把握新知识的本质,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03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04释疑解惑,概括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能力,培养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05拓展应用,深化认知新知探究课——教学基本环节5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整理复习课PART26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目的是实现重温单元知识和掌握整理方法。知识层面:引导学生回忆、罗列单元知识点。方法层面:采取树状图、网络图、举例等方法把各知识点进行梳理串联。沟通联系,提升方法目的是实现对知识的辨析与构建。交流合作中:沟通各知识间的关系,实现知识构建。辨析中: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深刻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综合应用,拓展延伸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应用与提高。在实践应用中,增加学生的知识累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和结构性思维。整理复习课——教学基本环节7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单元起始课PART38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单元起始课——概念界定单元起始课是指为了使学生对本单元形成整体初始,让其先见森林再探树木而进行的一种课型。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切实需要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材、学情在结构上的联系,进行重新组合的“单元”第一课。结合单元主题自主设计借助信息窗一整合设计9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单元起始课——特点分析从教学时间来看,它是一个新的单元开展教学的第一节课从教材内容来看,它以整体性的视野概览本单元的研究内容从教学内容来看,它突出单元的核心知识或核心研究方法从教学结果来看,它能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10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单元起始课——主要任务有趣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选择合适计算素材、分批出示四上《运算律》35+42+65=重温运算顺序、比赛引发好奇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技巧?100-27-43=539+358+461=同类型的再次感受、激发兴趣101×99=24×37+24×63=抛出悬念:有些题目可以有一些特殊算法,什么样的题目?怎样的特殊算法?88×25=11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单元起始课——主要任务有趣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法2.唤醒学习经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五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说长方体重要元素长、宽、高做长方体折长方体空间观念想长方体12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趣2.唤醒学习经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法3.构建学习框架,明确单元学习的路线图。有章二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验算解决问题……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计数单位的累加或递减单元起始课——主要任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迁移方法类型哪些方面?哪些知识?相同和不同?13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型研究
单元起始课——教学基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设置为起始课教学任务服务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创设情境,巧提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生长点,通过对已有知识的不断分类和深入研究,运用类比、迁移等思想,建立知识联系点。寻生长点,建联系点渗透学法,推进探究渗透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表达出知识框架、研究路径、研究方法。最后归纳提升的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