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摘要微项目化学习能为学生创造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式、探究式的实践性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释了微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内涵和意义、设计路径,凝练了教学实践策略,从而优化学生学习路径,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和积极思维;引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项目化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互动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2]41。面对新时代育人目标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微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式、探究式的实践性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一、微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内涵和意义
微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课程内容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实际需求的小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中用10~20分钟时段的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索性项目活动,或者让学生在课外以综合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特定内容或主题进行探索。微项目化学习具有时间短、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优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开展微项目化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微项目化学习以现实存在的问题或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在真实情境中经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二是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微项目化学习倡导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评价者。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微项目化学习以任务或问题为驱动,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方法、理论等开展综合性学习,解决特定主题的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路径
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围绕主题意义规划项目的问题和任务群,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或者创设的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式、合作式的项目式学习,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概念与方法来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形成项目成果。因此,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本位,教师应基于学生学情明确跨学科主题、目标建构、微项目设计与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具体学习设计路径如图1所示。
可见,以学生为本位的英语跨学科主题微项目化学习,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应创设真实学习情境,以主题统领,以育人目标为导向,以微项目任务为驱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建构语言和结构性知识,在拓展迁移活动中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微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应“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2]3,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围绕特定主题开展项目学习,自主参与实践和探究。本文以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Module7Unit1Thereisahorseinthisphoto.”“英语+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为例,探讨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微项目化学习。
(一)挖掘教材内涵,确定项目主题
该小学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是以主题引领,让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培育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主题和内涵,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确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教育价值的跨学科主题。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强化语言的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Thereisahorseinthisphoto.”文本内容是对话语篇,属于“人与自然”范畴,涉及“自然生态”。文本情境是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