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活动的游戏化、生活化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最爱,而生活又是幼儿认知的基础。将生活化、游戏化教育理念引入幼
儿教育活动,既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体验,又更为贴近幼儿的认知特性,且对于教育活动向
着内涵化、多元化、丰富化方向发展有着更为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活化、游戏化
教育活动的驱使下,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将更加丰富多样,更利于对幼儿综合素养的塑造。因
此,教师在设计幼儿教育活动时,应以幼儿实际为基础,加强对各类游戏化、生活化资源、
素材的引入,活动、项目的引入,情境、生态的构建,使诸多与幼儿认知特性相切近的教育
元素深入衍射至幼儿教育教学领域,为帮助幼儿认识、发展提供铺垫。使幼儿教育活动的开
展向着游戏化、生活化倾向而迈进,达到切实彰显育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生活化
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应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开展、组
织、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而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则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生
活化内涵的深度诠释。同时,就幼儿的认知特性与发展现状而言,生活化、游戏化教育活动
的开展,也更为贴近其认知规律。而且,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驱使下、鲜活生动的生活素
材刺激下,幼儿的认知能力、基本素质、身体机能也会获得全方位发展,更利于对幼儿各方
面需要的满足与实现,为促使幼儿教育活动向着多元化、深层次迈进提供坚实保证。基于
此,为了切实提升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能,教师在落实幼儿教育活动指导时,应加强对
生活化、游戏化思想理念的渗透、融合、应用,为幼儿提供更多在生活与游戏中获得认知提
升的机会,使教育活动的开展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切实促进幼儿各方面意识、能
力、素质的提升,帮助幼儿在科学且高效的生活化、游戏化教育活动引领下养成良好习惯、
学会协作互助、提升思想认识、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开启全新发展旅途。
一、设计游戏化教育活动,激发幼儿认知夙愿
受到自身认知特性的影响,使得很多幼儿对游戏都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而科学、合
理、高效的游戏化教育活动设计,是提升幼儿身心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开展游戏化
教育活动时,应结合具体活动目标,设计出与幼儿身心特性相契合的活动环节,为帮助幼儿
更好提升认知能力,更好增强身体机能给予保证。一是安排准备性热身游戏。为了增强幼儿
参与体育游戏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做好教育活动开展前的热身设计,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且
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游戏作为教学内容的替代品,让幼儿在诸如反应游戏、报数游戏等作用
下,使身体快速进入兴奋状态,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参与游戏化体育活动。二是开展辅助性
互动游戏。辅助性游戏最基本的目的是锻炼幼儿的关节和肌肉群,为促使幼儿系统机能发展
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具有辅助性特质的游戏,对幼儿进行诱导性训练。例如,在进
行折飞机游戏中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和手臂力量;在追赶游戏中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动作
速率。三是开展专项性练习游戏。为了使幼儿的运动技能更为娴熟,并帮助幼儿适时掌握不
同游戏的技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专项训练游戏,让幼儿在反复体验中发展身体机
能。例如,可以利用“跳绳”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利用“弹球”、“抓包”锻炼幼儿的协
调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驱使下,来激发幼儿的认知夙愿。
二、构建生活化教育生态,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知识、形成的能力,更利于其身心潜能的激活,这使得生活化教育
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应加强对生活情境的创设
与构建,在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充分融入一些辅助性生活元素,让幼儿在蕴含生活特质
的视频、图画、色彩等引领下主动投身探索、体验、感知,发现诸多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与
规律,获得认知潜能的激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幼儿教育区域环境的科学区分,开掘
出专门的生活区,让幼儿在环境的暗示与感召下积极参与动手探索。在墙壁上利用墙饰来展
示一些妙趣横生的生活素材,在自然角内引入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植物,让幼儿在亲自栽培
中观察其生长过程和变化规律,并做好记录。借助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创设,促使幼儿于内心
深处萌生探究与实践的欲望,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为充分、深入,以全面提升幼儿各方面综
合能力。
三、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实现生活与游戏的深度融合,既可以提升教育活动的效能,又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且更为贴近幼儿的“最近发现区”,为帮助幼儿高效学习知识、切实提升能力提供铺垫。因
此,教师应该在实现生活化与游戏化充分结合的基础上落实教育活动开展,让幼儿在生活中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