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机构与亲子教育项目九
儿童早期教养需要“幸福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意义和作用被广泛认知。但很多家长早期教养的重心仍然放在“如何让我的孩子更聪明”上。父母似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智力发育、智力训练,很少有父母会关心孩子的品格是如何形成的、婴幼儿内心的幸福感如何以及家长的教养行为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什么影响,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思政课堂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最终追求。幸福社会的基础在民生,关键靠教育,起步在早期教养。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幸福对生命早期来说比以后任何年龄段都重要,因为幸福在各种环境下都是早期阶段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婴幼儿体验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时,他们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目标。同时,幸福能为孩子提供心理和情绪的稳定性,引导孩子在早教活动中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将幸福作为主线贯穿早期教养方案和实践,不仅能使孩子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且还能促使孩子成长为具有担当意识的社会公民。0~3岁不仅是健康人格的启蒙期,而且还是人一生幸福的奠基期。生命早期的心理成分能否形成幸福倾向或特点,可以预测或影响一生的幸福,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思政课堂
幸福是早期教养的最大质量,幸福教育需要教师、家长或养育者根据婴幼儿发展的身心规律和特点,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与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幸福教育”训练的是人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品德、知识、意志都围绕着崇高稳定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都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幸福成长的营养液。因此,父母、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婴幼儿身体健康、人格的培养和道德的训练,共筑了早期教养“幸福教育”的完整内容。思政课堂
婴幼儿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强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该纲要展望,到2035年,广大儿童将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回归儿童本身,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儿童早期教养中植入幸福教育观尤为关键。思政课堂
知识目标:(1)了解托育机构的含义、托育机构的环境创设要求。(2)掌握托育机构与亲子教育之间的关系。(3)掌握指导0~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要点。(4)能根据婴幼儿年龄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面向家庭制订个性化的家庭亲子教育指导方案。素养目标:(1)树立对托育机构与家长之间“家园共育”的认同感和责任心。(2)具有设计托育机构亲子教育活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婴幼儿发展观。学习目标
目录CONTENTS任务一了解托育机构任务二熟悉托育机构对0~3岁婴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指导
了解托育机构任务一
任务目标了解托育机构的含义,熟悉托育机构的环境创设要求,掌握托育机构学习环境创设的内容,掌握托育机构与亲子教育之间的关系。任务一了解托育机构
任务一了解托育机构案例导入家园共育:宝宝吃饭不愁人君君一岁两个月了,非常活泼好动,也很喜欢与家人及托育机构教师互动。但是在饮食方面,却让家人非常发愁。君君对食物兴趣不大,每次吃饭都略有抗拒,托育机构在与家长沟通多次后也没找到原因。托育机构教师按照君君的发展进程推进辅食计划,但效果似乎不太理想,君君仍是不爱吃饭。
任务一了解托育机构案例导入托育机构教师不断尝试有助君君进食的方法,就君君平时吃饭状态和家长交流,逐渐用柔软的米饭代替粥和米糊,并协助君君自主进食,如用勺子挖起软烂的米饭递给君君,再让君君自己递到嘴里。离园的时候,托育机构教师告诉君君妈妈:“君君很厉害,已经可以自己嚼东西吃了。”君君妈妈很高兴,表示回家后也会这样尝试。托育机构教师和营养师商议,改变了一些食物形态,增加了一些手指食物,君君对吃饭的兴趣越来越强,会主动去拿食物,放嘴里使劲咀嚼。一段时间过后,君君甚至可以自己握住杯子喝水了,大小便也越来越正常。
任务一了解托育机构案例导入在家里,君君会积极地接过妈妈挖起来的米饭,有时还会尝试使用餐具挖食物,并享受咀嚼的乐趣,甚至连盛饭的时间都不想等。君君每天都迫不及待地要吃饭。托育机构教师和君君的家人都感到十分开心,再也不用担心君君吃饭的问题了。思考:(1)君君是如何爱上吃饭的?这对你有何启示?(2)托育机构与亲子教育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任务一了解托育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政策的转变、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