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事项
(1)每天早晨分配幼儿教师在园门口迎接幼儿。
(2)允许家长教室门口迎接幼儿放学,并让幼儿看到老师对家长的热情。
(3)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
(4)幼儿离园之时,教师要积极地和家长分享一下幼儿在园一天的积极表现。;;;;;2.产生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
(1)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现今家长都对孩子宠爱有加。
(2)幼儿的适应能力差。幼儿身体机能和大脑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有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因为缺乏应有的照顾而焦虑。;;;;老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自编童话故事,并组织幼儿表演其中的角色、利用背景音乐渲染其中的离别情景,组织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敲打乐器以宣泄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消极情绪。;;;(二)有争议的问题
1.是否允许幼儿在吃饭时说话
国内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反对幼儿在吃饭时说话的。
2.要不要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
强迫的方式并不可取,但不强迫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孩子的偏食问题放之任之,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3)对自理能力较弱、不能使用手纸和整理衣裤的幼儿,教师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不能以神态轻视幼儿或者以言语羞辱幼儿,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4)多位幼儿一起上厕所时,往往会对彼此的身体感兴趣。;;;;;;;;4.给予幼儿选择权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要相信幼儿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和要参加的区角游戏。
5.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学习内容;;;;一、幼儿的集体学习活动与教师的集体指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将课程的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下放到各教育机构,旨在让教育机构办出自己的教育特色,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因此很多幼儿园和教师就被鼓励去自己编制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并将此作为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行动,作为评估幼儿园业绩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三)幼儿集体学习活动的指导原则;;;;那么三维目标必须成为每节课的追求吗?对此学者们看法不一:
(1)三维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不能割裂。有学者认为:“三维目标就像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2??不能强求三维目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但另有学者认为:“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都应有三维目标。;3.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目标维度是什么
与中小学教学把“双基”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不同,“情感态度”是幼儿园集体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坚持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快乐和愉悦感,成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试行以来的核心追求。;;2.评教学过程是否围绕核心目标及促进幼儿的高级思维
“真实性教学”是一种观察教师的教学所体现的智力质量的标准。它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充分地发挥智慧投入学习,而不论这种活动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的。;“教师有一半以上的交际行为是用来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的。其中,测试性问题占了所有诱导性问题的71.1%,真实交流性问题只占28.9%,说明师幼交际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多数是用来检测幼儿对已学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情况,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协商不多。;;第二,老师提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答案明确的测试性问题,而不是真正的交流性问题。如在20多分钟的教学中,老师主要的问题是:你看到了谁?小兔子发现了什么?它用这块玻璃照了什么?谁出现了?而且在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上,反复提问不同的幼儿。;;;;;总之,我们强调引导幼儿进行真实性学习,与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并不矛盾;提倡教师必要时抛开细枝末节的烦扰,是为了防止教学就像“脚踏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是哪里”,而不是鼓励教师对幼儿的话语或提出的话题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