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基本生命支持演讲人:医学生文献学习(急救与灾难)
概述01
一、解剖学特点?头部与身体比例:婴儿头部占比大,枕外隆凸明显,无意识时头部易前屈致气道阻塞颈部短圆胖,颈动脉搏动不易触及。?气管相关:气管软骨软弱,颈部过度伸展易塌陷咽喉部软组织松弛、舌体大,易后坠阻塞气道咽部腺体组织大,经鼻插管困难气道狭小,炎症水肿时易阻塞。
一、解剖学特点?气道狭窄处:环状软骨处气道最窄,气管插管遇阻力不可强送,必要时换小一号导管。?会厌特点:婴儿会厌柔软,游离缘贴近咽后壁,直叶片喉镜更易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二、心脏骤停的特点成人多因突发心脏原因致骤停,多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小儿多因呼吸功能障碍或心血管功能恶化继发骤停约78%是心室静止,其次为心动过缓或无脉性电活动,室性心律发生率<10%。非原发性心脏骤停患儿,复苏早期应注重呼吸支持,复苏时间比成人长。
三、小儿心肺复苏生存链的顺序预防心脏停搏?快速求救EMSS?早期有效心肺复苏?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监护?幸存者康复
三、小儿心肺复苏生存链的顺序现场仅有一位急救人员时,8岁以下患儿先进行2分钟基本生命支持,再求救EMSS8岁以上儿童同成人,先求救,再急救。
小儿基本生命支持方法02
一、开放气道与自主呼吸判断?小儿意识丧失后,因舌后坠易致上气道阻塞,可通过以下方法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一手放小儿前额轻柔使头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于下颏中点抬高下颏。?双手托颌法:操作同成人。?开放气道后,用面颊贴近患儿口鼻感受呼出气流,观察胸腹部起伏,判断时间5-10秒。确认无呼吸后,立即开始人工呼吸。
二、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先吹气2次,每次约1秒,潮气量以能使胸廓抬起为准。?有脉搏但呼吸做功不足的婴儿和儿童,每2-3秒通气1次(20-30次/分)。?若吹气阻力大或胸廓未抬起,多因气道开放不当,需重新调整体位;调整后仍无胸廓起伏,考虑气道有异物。?小婴儿可采用口对口鼻呼吸或面罩-球囊通气。
三、人工循环开放气道并完成2次有效人工呼吸后,检查患儿脉搏:1岁以上触诊颈动脉,婴儿可触诊肱动脉或股动脉判断时间5-10秒无脉搏则行胸外按压。
三、人工循环按压方法?双掌按压法: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方法同成人。?单掌按压法:适用于1-8岁小儿,单手按压。?平卧位双指按压法:适用于婴儿和新生儿,一手置后背,另一手食指和中指置于两乳头连线下方按压。?单掌环抱按压法: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一手四指置后背,拇指置前胸,按压部位同平卧位双指按压法。?双手环抱按压法:用于婴儿和新生儿,双手环绕胸部,双拇指并列或重叠于前胸,其余手指置后背相对按压。
三、人工循环按压参数?小儿及婴儿胸外按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100-120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需交替进行,单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值为30∶2,双人时为15∶2。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