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歌曲《嗯嘿呀》教学设计.pptx
文件大小:4.48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44千字
文档摘要

歌曲《嗯嘿呀》教学设计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教学目标设计

02

教学重难点分析

03

课堂教学过程

04

互动活动设计

05

教学评价方案

06

拓展资源支持

01

教学目标设计

歌曲文化背景认知

了解土家族文化

通过歌曲了解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01

了解土家族的音乐风格,如独特的旋律、节奏和调式等。

02

传承民族文化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

03

感受音乐风格

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包括音高、音长、音强等要素。

掌握旋律线

掌握歌曲中独特的节奏特点,如附点、切分等,并能正确演唱。

把握节奏特点

能够识别和演唱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拍号等。

运用音乐符号

旋律与节奏掌握目标

情感表达与协作能力培养

情感表达

通过歌曲的演唱,能够表达出对土家族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1

协作能力

在演唱过程中,能够与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02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或乐器伴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03

02

教学重难点分析

方言歌词发音指导

方言词汇的识别与发音

歌曲《嗯嘿呀》中含有方言词汇,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识别这些词汇,并进行正确的发音指导。

方言音调与旋律的契合

歌词的准确表达

方言的音调可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将方言音调与歌曲旋律相结合。

在理解方言歌词含义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准确表达歌词内容,避免因发音问题影响演唱效果。

1

2

3

歌曲《嗯嘿呀》中可能包含复合节奏型,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识别并划分出这些节奏型。

复合节奏型分解训练

节奏型的识别与划分

将复合节奏型分解成简单的节奏单元,进行逐一练习,然后再逐步合成,以帮助学生掌握复合节奏型的演奏技巧。

分解练习与逐步合成

通过节奏感训练游戏、节拍器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节奏感,更好地掌握复合节奏型。

节奏感的培养与提升

集体演唱的声部协调

声部的分配与练习

演唱技巧的指导与提升

声部间的配合与协调

根据歌曲的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分声部练习,确保每个声部都能独立演唱。

在分声部练习的基础上,加强声部间的配合与协调,确保各个声部在演唱时能够和谐统一。

针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进行指导和提升,包括发声方法、音准、节奏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确保集体演唱的效果。

03

课堂教学过程

文化导入与音频赏析

向学生介绍歌曲《嗯嘿呀》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导入歌曲背景和文化

播放歌曲《嗯嘿呀》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

播放音频并感受音乐风格

在播放音频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跟唱,并特别注意歌曲中的发音和语调。

引导学生跟唱并模仿发音

将歌曲《嗯嘿呀》分成若干个句子,逐句教授学生演唱,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每个句子的旋律和歌词。

分句学唱

分句学唱与难点突破

难点突破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如高音、长音、连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演唱困难。

歌词理解

通过讲解歌词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提高演唱的表现力。

完整演绎与情感强化

完整演绎歌曲

在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句子后,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歌曲演绎,展现出歌曲的完整性和美感。

01

情感投入与表达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使歌曲更加动人。

02

多元化表现方式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唱方式和表现形式,如领唱、合唱、舞蹈等,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03

04

互动活动设计

方言接龙游戏

方言词汇接龙

分组进行,每组轮流说出一个以特定方言表达的词汇,接不下去的组即被淘汰。

01

方言歌词接唱

播放《嗯嘿呀》的伴奏,学生用方言接唱歌词,每人一句,接不上的学生被淘汰。

02

教师拍打《嗯嘿呀》的节奏,学生模仿并尝试用其他节奏进行替换。

节奏模仿

节奏创编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嗯嘿呀》的旋律,自由创作节奏,并分组进行展示。

节奏创作

情景化分组展演

根据《嗯嘿呀》的歌词内容,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展现歌曲中的情感。

情景模拟

各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舞蹈、合唱等,对《嗯嘿呀》进行表演,并进行展示。

歌曲表演

05

教学评价方案

音准节奏量化评分

音准准确性

通过对比钢琴或音准器,评估学生演唱时的音高准确性。

01

节奏感表现

评估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把握,包括快慢、强弱等节奏要素。

02

音量控制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调整音量,与伴奏和其他声部和谐统一。

03

情感表现观察记录

情感投入度

观察学生在演唱时的表情、肢体动作等,评估其对歌曲情感的投入程度。

01

评估学生音色的质感和表现力,是否能够通过声音传达歌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