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3.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能仿照课文句式,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增强发现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能仿照课文句式,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增强发现美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方法,走进美
1.回忆课文内容
2.回顾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二、入情入境,推荐美
1.这节课我们继续“最美秋景推荐会”分享。
独学:默读5-11自然段,画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推荐理由。
合学:和同桌分享,交流感受。
2.链接前文,发觉梧桐叶的美
(1)多种方式理解“熨帖”
(2)理解“凌乱”
3.结合生活,找寻水泥道的美
(1)想象“地毯之美”
(2)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这段话
4.想象朗读,感受心情之美
现在想象你就踩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5.图片对应
有位同学读了文章,用画笔画下了这三幅画,你能不能按照课文排排序?
三、留心结构、生活,发现美
1.发现结构:首尾呼应。
2.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明白水泥道的美,但是为什么第一回觉得水泥道很美?
有位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促进迁移,表达美
1.比较阅读,圈一圈“我”看到的景物,想一想同样是写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两篇文章上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2.搭建支架
可以写什么?可以怎么写?
3.学生练写。
4.交流反馈,共同评议作文。
课堂小结: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愿我们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拥有一双会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去探索我们眼中缤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