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上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62.3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95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和特点。

2、进一步训练朗读,从朗读中品味四季的雨的特点,掌握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对于雨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和特点。

2、感受作者对于雨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训练朗读,从朗读中品味四季的雨的特点,掌握写景手法。

【教学资源】

PPT、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师:“雨”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沟通天地的使者,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雨”寄予了无限情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抒发了雨滋润万物的喜悦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借雨抒发自己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在雨中表达怀想亲人的思念情。

生活本来平淡无奇,然而遇到多情的诗人,就会变得灵动而深情。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一位多情的诗人,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先生,去邂逅一幅四季的雨景,去感受一场灵动的遐思。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师:我校要开展班级文化评比活动,要求必须有一个模块是文学阵地,老师呢想了一下,想让同学们以明信片为载体,来装扮我们的文化墙。今天正好遇到《雨的四季》,那么我们就以刘湛秋《雨的四季》课文为设计依据。有以下几个要求:

设计要求:①设计标签,体现雨的个性。

②精选金句,展现雨的魅力。

③拟写主题,感悟作者情思。

这节课是大家的,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加入到班级文化评比活动中吧!

设计标签,体现雨的个性

师:《雨的四季》中“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你会选择哪个季节的雨作为明信片的内容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为你最喜欢的雨设计3个标签,展现出这个季节的雨的独特个性。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相信同学们已经沉醉在这同学们可以上来,将你总结的标签写在对应的位置。同学们都归纳的非常

预设:①春雨:清新、润泽、甜美

②夏雨:热烈、粗犷、奔放

③秋雨:端庄、沉静、深情

④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三、精选金句,展现雨的魅力

师:《雨的四季》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你会选择哪句“金句”作为明信片的配文呢?请你选择一个季节最能代表雨的特点的“金句”,说说理由,并进行朗读设计。

师:对于语文学习,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老师在讲《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文章时,朗读应做怎样的处理呢?

师: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语速、情感节奏。老师先来给大家打个样。我选择了春雨中的这一句:

示例:每一棵树v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v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v绿茵茵的波浪。

理由:运用拟人、比喻,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朗读设计:“明亮”“柔软”“萌发”“绿茵茵”重读,读出雨后春天的生机勃勃;“顿时”“简直”重读,读出作者的惊喜与赞美。

师:刘湛秋先生在观察、布局、设喻遣词造句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文章字里行间都散发着美的气息,这种美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文美。能不能让这种美高高悬挂于教室一端,就要看各位同学的表现了。现在的时间交给大家了,讨论时长5分钟。要求人人参与。

预设:

春雨的金句:

①水珠子v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v似乎总挂着透明的v水雾的v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理由:运用对比、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写出了春雨的娇媚、明亮。

朗读设计:“滴”“还”“总”重读,读出春雨的娇媚、明亮以及作者的喜爱、赞美。

②小草v似乎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v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v变得畅快,空气里v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理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雨到来后,小草复苏、空气清新、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的景象,侧面写出春雨润泽、清新的特点。

朗读设计:“复苏”“春天”“畅快”重读,仿佛让人闻到小草生发的清新的味道;“芳甜的”“诱惑着”重读,读出春雨的甜美。

夏雨的金句:

①如果说,春雨v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v透雨的浇灌,大地v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理由: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将春雨和夏雨对大地的不同作用进行对比,突出夏雨的粗犷、力量大。

朗读设计:“透雨”“浇灌”“丰满”重读,读出夏雨的热烈、奔放。

②花朵v怒放着,树叶v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v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v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理由: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