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 含解析.docx
文件大小:40.87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4.39千字
文档摘要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砥砺(dǐ)遒劲(qiú)瑰丽(guī)风骚(sāo)

B.沮丧(jǔ)咄咄逼人(duō)蹊跷(qī)颔首(hàn)

C.脊梁(jǐ)沮丧(jǔ)搏斗(bó)拮据(jū)

D.摩挲(mā)骨髓(suǐ)脂肪(zhī)拾掇(duō)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演讲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令人豁然开朗。

B.王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深受学生爱戴。

C.小明在这次比赛中大显身手,一举夺魁,让我们刮目相看。

D.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绝不能畏首畏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

C.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勤奋刻苦。

D.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令人回味无穷。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

B.“今天天气真好!”小明高兴地说。

C.小明说:“今天天气真好!”

D.小明说:“今天天气真好。”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左丘明。

C.《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D.《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思是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连金属和石头都能雕刻成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是后辈超过了前辈。()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5.《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诗经》中“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而成。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4.《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5.《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作家罗贯中。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简述《诗经》的基本特点。

2.简述《论语》的核心思想。

3.简述《史记》的历史地位。

4.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5.简述《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请用一句话概括《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2.请用一句话概括《史记》中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含义。

3.请用一句话概括《红楼梦》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中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含义。

5.请用一句话概括《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含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及其启示。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根据《论语》中的一句话,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2.请根据《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请根据《诗经》中的一首诗歌,设计一幅插图,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2.请根据《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设计一个校园标语,并说明其教育意义。

3.请根据《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设计一个角色海报,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4.请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情节,设计一个历史剧剧本片段,并简要说明设计亮点。

5.请根据《史记》中的“鸿门宴”故事,设计一个历史人物访谈节目,并简要说明设计目的。

九、概念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

1.解释“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含义。

2.解释“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中的特点。

3.解释“讽刺”在鲁迅杂文中的运用。

4.解释“白描”手法在《红楼梦》中的表现。

5.解释“浪漫主义”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十、思考题(每题2分,共10分)

1.谈谈你对《诗经》中“风、雅、颂”三种体例的理解。

2.结合《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谈你对学习方法的看法。

3.分析《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