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王某与李某发生口角后进而大打出手,期间王某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李某刺伤,李某在反抗过程中夺过弹簧刀并反刺伤王某。在王某倒地且失去反抗能力后,李某仍未停止攻击,最终致王某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杀人
D.假想防卫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故意杀人以及假想防卫等法律概念的理解和区分。在案件中,王某掏出弹簧刀刺伤李某,李某此时具有实施防卫行为的权利。然而,在王某倒地且丧失反抗能力后,李某未停止动作,最终导致王某死亡。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当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即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时,就不能再进行所谓的“防卫”了。本题中王某倒地没有反抗能力,意味着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所以这种情况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但防卫过当是以存在正当防卫为前提,只是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而本题中,在王某丧失反抗能力后李某的行为已不具备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故不属于防卫过当。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李某在王某倒地没有反抗能力之时,继续实施伤害行为并最终导致其死亡,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王某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导致王某死亡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而本题中确实存在王某对李某的不法侵害,并非李某主观认识错误导致,所以不属于假想防卫。综上,李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的权利。
A.监督和质询
B.监督和罢免
C.批评和质询
D.批评和建议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监督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该权利并非宪法针对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所明确表述的具体权利形式;质询权一般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普通公民不具备该权利;公民没有权利直接罢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罢免需要通过法定的程序由特定的主体进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对应的内容是批评和建议。
3、当前,“微信付款”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支付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信付款能够取代货币支付
B.微信付款使纸币失去了价值
C.微信付款使货币失去了价值
D.微信付款是代替货币进行支付的新形式
【答案】:D
【解析】微信付款是依托现代科技的支付方式,它只是代替货币进行支付的新形式,不能取代货币支付,也不会让纸币、货币失去价值,所以正确说法是它是代替货币支付的新形式。
4、英国有一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它告诫人们,有些事情既然已不可挽回,就不要再为此伤脑筋,而应保持乐观的心态。下列经济学名词中,与该谚语表达了相同含义的是()。
A.平均成本
B.机会成本
C.沉没成本
D.边际成本
【答案】:C
【解析】题目中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思是事情已无法挽回,就不必再为此烦恼,应保持乐观,这体现的是对已发生且不可改变的事情无需纠结的态度。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耗费的平均水平,它反映的是成本的平均状况,与事情不可挽回无需纠结的含义无关。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强调的是选择所带来的潜在损失,并非针对已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与题干含义不同。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即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和“打翻的牛奶”一样,是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应再为其伤脑筋,与题干谚语表达的含义一致。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主要用于分析生产决策中的成本变化,和题干含义不相符。综上,与该谚语表达了相同含义的经济学名词是沉没成本。
5、为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开展的行政立法属于()。
A.试验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别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答案】:D
【解析】执行性立法是指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而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本题描述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进行的行政立法,符合执行性立法的定义。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