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九次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晚商前期,商人相信鬼神权威,认为人间祸福吉凶由鬼神掌控,常通过祭祀讨好鬼神,祈求庇佑。晚商后期,商王调整祭祀制度,突出历代先王崇高地位,重视直系血统传承。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统治危机日益加深B.商王权力有所增强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宗法制度得以确立
2.西汉晁错认为:“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据学者推算,汉代一个农户的货币支出,主要是在各种税赋上。据此可知,汉代
A.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B.货币税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
C.农民的赋税负担较为沉重D.货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3.有学者认为,汉代以后,宋明理学以前,“儒家性命之学未弘,故士大夫正心修身之资,老释二家亦夺孔孟之席。唯独齐家之儒学,自两汉下讫近世,纲维吾国社会者越二千年,固未尝中断也。而魏晋南北朝则尤可视为家族为本位之儒学之光大时代。”该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的儒学
A.满足了士人修身的需求B.伦理受到佛道冲击
C.适应了门第社会的需要D.复兴趋势逐渐显现
4.后梁末帝、后晋、后汉、后周初期均采取首都功能分离体制,将宫廷和政府设在开封,而将太庙、社稷、郊坛等置于洛阳。这说明当时
A.政权合法性存在危机B.江南成为国家财赋来源
C.城市的政治职能弱化D.政治中心呈现西移趋势
5.元朝的税收制度南北有别,北方征收丁税和地税,而南方征收的则是夏税和秋税,且1296年以前,除江东、浙西外,南方实际只征收了秋税。这体现了元朝
A.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开创的两税法B.对南方经济的控制力减弱
C.降低政权变化对南方农业的影响D.因俗而治以促进民族融合
6.1880年,法军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越南向清廷求助。左宗棠等人认为“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等人则寄希望于“以夷制夷”,甚至企图诱使英国与越南立约,力保“求和大局”。清廷则于光绪九年(1883年)分别令广西、云南布政使率兵进驻越南北部,但却三令五申“不可衅自我开,转滋口实”。这些主张及行动
A.体现了清廷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B.助长了法国殖民主义的侵略野心
C.表明清廷派系斗争大于国家利益D.延缓了法国侵略福建台湾的步伐
7.1905年,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些主义、口号的变迁体现了
A.民主革命目标的一致性B.民族主义内涵逐步深化
C.主权维护主要在于反帝D.国共合作才是革命方向
8.1925年8月,中共中央认为已经到了“极须发展之际”,尽快扩大党的规模,主要措施包括:入党介绍人中只需要其中一人为正式党员;不再限制人党介绍人的党龄;尽量缩短候补期等。结果党员从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之时的994人增长到1926年9月的“一万三千以上”。这种态势说明中共
A.意识到革命中群众运动的伟力B.通过革命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C.在国民革命中逐渐掌握领导权D.领会到群众性党组织的重要性
9.就抗日战争的进程及结果而言,下属表格内容可以用来证实
1930年代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
中国
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9万吨(含东北)
239.7万吨
钢产量
53.6万吨(含东北)
635万吨
石油产量
0.02万吨
39.3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