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阐述了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自然条件只是区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发展。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阐述了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取人地和谐。
二、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自然环境基础视角认识区域发展。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绘制自然条件与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思维导图。
4.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条件和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辩证地分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利用课本第18页的课前案例导入,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展示《澳大利亚》视频
材料二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确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老师】陈述:答案就在今天这节课的内容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环境基础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自由回答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板书)
【老师】来看第一幅图,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选址主要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老师】概括总结: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位于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便于发展农耕,因此说明地理位置和自然要素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虽然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不是唯一条件,
同学们来看这幅图,这是南亚的孟加拉国,人口比较稠密,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所以说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再来看这幅图,这是日本的富士山,日本作为太平洋上的岛国,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这说明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的很好。我们会在第二节详细学习自然条件,到底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案例】都江堰
阅读案例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2.飞沙堰的主要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概括答案:鱼嘴作为分水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为宽而浅的外江,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流入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水位较高时,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的主要作用,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携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老师】从都江堰工程来看,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效益,但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例如:美国大面积开垦中部平原,破坏植被,土壤易被风蚀,出现了“黑风暴”。
【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区域发展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板书)
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比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到了工业社会,矿产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是自然资源种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阅读课本本框题第二段,归纳一下这体现自然资源哪一方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种类(板书)
【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老师】通过沙特阿拉伯和图瓦卢这两个例子我们发现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板书)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澳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