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教材分析】
知识内容包括地区产业结构的概念、主要的地区产业结构类型、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相关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不具备的情况下,讲述各因素对地区产业结构形成的作用,重在说明结果,而不需要深人机理。其三,结合主要的地区产业结构类型讲述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地区产业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较为复杂,且分类依据对于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利用资料,总结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3.结合案例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地区产业结构。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产业结构的特点。
3.地理实践力:绘制产业结构的饼状图。
4.人地协调观:说明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及成因。
2.某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变化的一般规律与成因。
3.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与变化的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利用课本第49页的课前案例导入,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展示《深圳市的发展之路》视频
【老师】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思考: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地区的产业结构(板书)
【老师】什么是地区的产业结构呢?比如有的地区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有的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都是体现了地区的产业结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概括总结: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
【老师】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地区产业结构还会体现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来看下面的图片,思考下面的地区产业结构以哪种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又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第一幅图片非洲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二幅图,新加坡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经济较为发达。
【合作探究1】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比例,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老师】概括总结:1.比如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地形差异的比较。东部与东北地势低,以平原与丘陵为主,便于生产生活,经济基础好;中部地势较高,以高原、丘陵为主,经济基础较好;西部地势高,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不便于生产生活,经济基础较差。
同学们要认识饼状图,并且会用饼状图表示产业结构比例。
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同点,我们横向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不同点,我们纵向来看。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要注意既要解释相同点又要解释不同点的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老师】刚才我们提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那接下来来看第二个问题,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板书)
1.概念(板书)
【老师】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非常抽象,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变化升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老师】概括总结: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
【老师】既然,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升级过程,所以说产业结构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刚才我们提到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之间的转移。而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又如何体现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概括总结:①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②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③以第一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表现(板书)
【老师】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