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讲解。首先介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以及转型发展的措施;其次,以焦作市为例,具体分析焦作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以及它的转型之路。本节课的内容是对第一节中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
2.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二、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3.地理实践力:绘制资源枯竭型城市兴衰与转型的思维导图。
4.人地协调观:树立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利用课本第31页的课前案例导入,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展示《阜新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视频
材料二阜新是一座煤电之城,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曾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掌上明珠,曾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2000年以后,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瓶颈期,随着2001年初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阜新开启了近20年的转型之路。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的5元券背面图案中;左侧的煤炭开采图的原型就是取自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可见阜新市昔日的辉煌。20世纪末,阜新市开始转变以煤电为主的经济结构。思考1.阜新市为什么要转型?2.阜新市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老师】陈述: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板书)
【老师】读图思考:说明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读图思考:
1.任选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说出它是依托哪种自然资源而发展的?
2.这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吗?这会对城市的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老师】什么是资源型城市?什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
【学生】资源型城市就是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老师】阜新市“因煤而兴”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资源型城市,这个概念中有一个我们之前没有接触到的名词——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什么?
【学生】主导产业就是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老师】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像这种资源型城市开采的一般就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不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在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老师】读图思考:读图,找出哪些城市目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
【学生】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祖国林都”、“红松的故乡“积极发言。阜新和焦作市:煤炭资源城市;个旧:中国最大锡都;玉门:石油资源型城市
【老师】资源枯竭主要有两种含义:资源采掘量占已探明储量的60%以上,或是资源开采年限已经超过设计开采年限的3/4以上,例如我国的阜新、焦作等。还有一种是经济枯竭,指的是虽然还有资源,但是限于技术、成本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等原因没有探明或不能进行开发的状况。
二、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
【老师】读图思考:说明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特征。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老师】展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兴起期
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
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衰退期
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三、资源型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以阜新市为例,组内讨论阜新市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并为其转型发展提供建议,然后选一名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随着矿产等自然资源枯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方面都面临较大的转型挑战: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老师】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老师】而且截至2017年,我国国务院确定了69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