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越发深入影响人类命运。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
可能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凶器o科技伦理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科技活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价值理念,保障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基于何种文
化价值决定着秉持怎样的科技伦理,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
②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仁爱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既包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也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o在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中,“仁爱应处于核心位置。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步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如果科技受“个人
至上”的文化价值影响,那么个人的私心、欲望会越发膨胀,科技活动则容易失控而带来灾难。科技伦理
要重“仁爱”的文化价值,怀有“仁者爱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动要以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
美好幸福为目的。
③在看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西方文化主张一种“分”的文化,即“主客二分,天人对立”,把
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主客体关系。在此文化价值下,科技活动很容易破坏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带来
诸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中国文化是一种“合的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
合一,把人与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体,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O可以在科技伦理中弘扬和发展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树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
的科技伦理精神,引领和规范技术向善发展。
④中国儒家还讲究“克己复礼”O“克己复礼”是一种“成己达人”的善行,同时也是一种“内省自
1
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尖前沿领域,科技人员很多时候独处于“无人在之处”“无人知
之时”,能否做到“慎独而行”则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克己复礼,慎独而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融入科
技伦理之中,强化科技活动的规范性,提高科技人员的自律性。科技人员要按照科技伦理道德原则行事,
对科技活动全过程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警醒,为所当为,不当为则不为,防止技术的谬用和滥用。
⑤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极强的传导性、连锁性、覆盖性。
并且,科技发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变得越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从而存在巨大的伦理风险。因此,
科技伦理中要具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价值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用大概率的思维
应对小概率的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机的“防火墙,也要打好应对和处置危机的“主动仗,更
要提升化解和扭转危机的“能力值O这样,尽可能促使科技活动“趋利避害、健康发展,保障科技应
用“增进福祉、避免灾殃”O
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从中芯国际等企业受外国制裁的案例中我们
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
的。因此,要把“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
导向相结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解决
“难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突破“卡脖子”的困境,确保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
中。
⑦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