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强化训练-京改版数学7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文件大小:332.18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7.84千字
文档摘要

京改版数学7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26分)

一、单选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的单价是4元/,表示葡萄的金额

B.正方形的边长为表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C.某校七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有a名男生,表示全校七年级男生总数

D.一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数字分别为4和表示这个两位数

2、下列各式中,与为同类项的是(?????)

A. B. C. D.

3、下列方程中,解是的方程是()

A.3x=x+3 B.-x+3=0 C.5x-2=8 D.2x=6

4、某商品每件标价为150元,若按标价打8折后,再降价10元销售,仍获利10元,则该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A.100元 B.105元 C.110元 D.120元

5、的绝对值等于(???????)

A.2 B. C.2或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射线OP和射线PO是同一条射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④若AC=BC,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多选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下列各数中,非正数的数是()

A. B. C. D.

2、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1与∠2是同旁内角 B.∠5与∠6是同旁内角

C.∠1与∠4是内错角 D.∠3与∠5是同位角

3、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4、已知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分别为和,则点到直线的距离可能为(???????)

A. B. C.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平方的差是 B.与的和除以的商是

C.减去的2倍所得的差是 D.与和的平方的2倍是

6、下列方程中,与方程的解相同的是(???????)

A. B. C. D.

7、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AC-BD B.CD=BC

C.CD=AB-BD D.CD=AD-BC

第Ⅱ卷(非选择题74分)

三、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对于任意有理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则如下:a⊕b=ab+(a﹣b),例如3⊕2=3×2+(3﹣2)=7,则(﹣5)⊕4=_____.

2、当________时,整式与互为相反数;

3、已知方程,则式子的值为_______.

4、若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则2c+2d﹣3ab的值为________

5、计算:________.

6、小明在一次比赛中做错了3道题,做对的占,他做对了()道题.

7、计算:_________.

四、解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阅读:因为一个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当时,当时,根据以上阅读完成:

(1)______;

(2)计算:.

2、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面粉.现共有面粉,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3、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4、为了美化环境,建设生态桂林,某社区需要进行绿化改造,现有甲、乙两个绿化工程队可供选择,已知甲队每天能完成的绿化改造面积比乙队多200平方米,甲队与乙队合作一天能完成800平方米的绿化改造面积.

(1)甲、乙两工程队每天各能完成多少平方米的绿化改造面积?

(2)该社区需要进行绿化改造的区域共有12000平方米,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400元,比较以下三种方案:①甲队单独完成;②乙队单独完成;③甲、乙两队全程合作完成.哪一种方案的施工费用最少?

5、如图,已知两地相距6千米,甲骑自行车从地出发前往地,同时乙从地出发步行前往地.

(1)已知甲的速度为16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4千米/小时,求两人出发几小时后甲追上乙;

(2)甲追上乙后,两人都提高了速度,但甲比乙每小时仍然多行12千米,甲到达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