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京改版数学8年级上册期末试题(重点)附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456.61 K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8.38千字
文档摘要

京改版数学8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26分)

一、单选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如图,Rt△ACB中,∠ACB=90°,△ACB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AD=PF+PH;③DH平分∠CDE;④S四边形ABDE=S△ABP;⑤S△APH=S△AD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

A.2 B.3 C.4 D.5

2、如图,与相交于点O,,不添加辅助线,判定的依据是(???????)

A. B. C. D.

3、如图,B,C,E,F四点在一条直线上,下列条件能判定与全等的是(???????)

A. B.

C. D.

4、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4,8,7 B.2,2,2 C.2,2,4 D.13,12,5

5、计算的结果是(???????)

A. B. C.1 D.

6、已知a为整数,且÷为正整数,求所有符合条件的a的值的和()

A.8 B.12 C.16 D.10

二、多选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如图:在不等边△ABC中,PM⊥AB,垂足为M,PN⊥AC,垂足为N,且PM=PN,Q在AC上,PQ=QA,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AN=AM B.QP∥AM C.△BMP≌△QNP D.PM=PQ

2、在直角坐标系中,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则顶点C的坐标可能是(???????)

A. B. C. D.

3、下列不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b,a>c,那么b=c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D.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4、在下列分式中,不能再约分化简的分式有(???????)

A. B. C. D.

5、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若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

B.两图形若关于某直线对称,则两图形能重合

C.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线段的对称轴只有一条

6、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间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米,米,A,B间的距离可能是(???????)

A.12米 B.10米 C.15米 D.8米

7、下列各式中,无论x取何值,分式都没有意义的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74分)

三、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若分式的值为负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如图,直线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在直线上取一点,使得,得到第一个三角形;在射线上取一点,使得;得到第二个三角形;在射线上取一点,使得,得到第三个三角形……依次这样作下去,则第2020个三角形中的度数为______

3、化简:______.

4、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若关于x的方程无解,则m的值为__.

6、计算的结果是_____.

7、如图,已知AC与BF相交于点E,ABCF,点E为BF中点,若CF=8,AD=5,则BD=_____.

四、解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解方程:

(1)???????

(2)

2、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与AC交于E.

(1)当∠BDA=115°时,∠BAD=°,∠DEC=°;当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

(2)当DC等于多少时,△ABD与△DCE全等?请说明理由;

(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3、如图,小明和小华两家位于A,B两处,隔河相望.要测得两家之间的距离,小明设计如下方案:从点B出发沿河岸画一条射线BF,在BF上截取,过点D作,取点E使E,C,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说明他设计的道理.

4、观察下列两个等式:,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成立的一对有理数,为“同心有理数对”,记为,如:数对,,都是“同心有理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