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26分)
一、单选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在同一坐标系中,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
2、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3、西周时期,丞相周公旦设置过一种通过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如图是一个根据北京的地理位置设计的圭表,其中,立柱AC高为a.已知,冬至时北京的正午日光入射角∠ABC约为26.5°,则立柱根部与圭表的冬至线的距离(即BC的长)约为()
A. B.asin26.5° C.acos26.5° D.
4、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实数)在的范围内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5、如图,撬钉子的工具是一个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果动力F的用力方向始终保持竖直向下,当阻力不变时,则杠杆向下运动时的动力变化情况是(???????)
A.越来越小 B.不变 C.越来越大 D.无法确定
6、构建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在计算tan15°时,如图.在Rt△ACB中,∠C=90°,∠ABC=30°,延长CB使BD=AB,连接AD,得∠D=15°,所以tan15°.类比这种方法,计算tan22.5°的值为()
A. B.﹣1 C. D.
二、多选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D,E是半圆上任意两点,连接AD,DE,AE与BD相交于点C,要使与相似,可以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A.∠ACD=∠DAB B.AD=DE C.AD·AB=CD·BD D.AD2=BD?CD
2、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例如:4※2,因为,所以,若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方程的解为,;
B.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若关于x的方程有三个解,则;
D.当时,函数的最大值为1.
3、如图,△ABC中,P为AB上点,在下列四个条件中能确定△APC和△ACB相似的是(???????)
A.∠ACP=∠B B.∠APC=∠ACB C.∠CAP=∠BAC D.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E、F分别在边AD、BC上,将正方形沿EF折叠,使点A落在边CD上的A′处,点B落在B′处,A′B′交BC于点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当A′为CD中点时,tan∠DA′E=
B.当A′D∶DE∶A′E=3∶4∶5时,A′C=
C.连接AA′,则AA′=EF
D.当A′(点A′不与C、D重合)在CD上移动时,△A′CG周长随着A′位置变化而变化
5、如图所示,AB为斜坡,D是斜坡AB上一点,斜坡AB的坡度为i,坡角为,于点C,下面正确的有(???????)
A. B.
C. D.
6、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E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有()
A.DE=1 B.AB边上的高为
C.△CDE∽△CAB D.△CDE的面积与△CAB面积之比为1:4
7、如图是抛物线的一部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1,3),与x轴的一个交点是B(4,0),点P在抛物线上,且在直线AB上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C. D.点P到直线AB的最大距离
第Ⅱ卷(非选择题74分)
三、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已知点A(3,a)、B(-1,b)在函数的图像上,那么a___b(填“”或“=”或“”)
2、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C=,BC的中点为D,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得到△FEC,EF的中点为G,连接DG,在旋转过程中,DG的最大值是________
3、如图,在RT△ABC中,,,,是斜边上方一点,连接,点是的中点,垂直平分,交于点,连接,交于点,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的长为________.
4、《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汉唐之间出现的十部古算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中有下列问题:“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八十步有木,出西门二百四十五步见木.问邑方有几何?”意思是:如图,点M、点N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