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16分)
一、单选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点的坐标为,将绕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则点的坐标为()
A. B. C. D.
2、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 B. C. D.
3、在下列图象中,是的函数的是()
A. B. C. D.
4、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垂直
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D.对角线垂直且相等
5、已知,,则的值为()
A.6 B. C. D.8
6、下列函数中,属于正比例函数的是()
A. B. C. D.
7、将一长方形纸条按如图所示折叠,,则()
A.55° B.70° C.110° D.60°
8、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8和10,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A.20 B.40 C.60 D.80
第Ⅱ卷(非选择题84分)
二、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为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某校组织了一分钟跳绳比赛活动,体育组随机抽取了10名参赛学生的成绩,将这组数据整理后制成统计表:
一分钟跳绳个数(个)
141
144
145
146
学生人数(名)
5
2
1
2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平均数是______.
2、在、两地之间有汽车站在直线上),甲车由地驶往站,乙车由地驶往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甲、乙两车离站的路程,(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两地相距440千米;②甲车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③乙车行驶11小时后到达地;④两车行驶4.4小时后相遇,其中正确的结论有是___.(填序号)
3、原点的坐标为______,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任何一个在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都为0,记作______;
任何一个在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都为0,记作______.
4、如图,OA1B1,A1A2B2,A2A3B3,?是分别以A1,A2,A3,…,为直角顶点且一条直角边在x轴正半轴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中点C1(x1,y1),C2(x2,y2),C3(x3,y3),…,均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C1的坐标是_;y1+y2+y3+…+y2022的值为___.
5、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轴交于点,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点,点的横坐标为1.5,则满足的的范围是______.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菱形ABCD的顶点D在x轴上,边BC在y轴上,若点A的坐标为(12,13),则点C的坐标是___.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3)到x轴的距离是___.
三、解答题(7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70分)
1、已知y与成正比例,且当时,;
(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求y的值;
(3)当时,求x的取值范围.
2、下面是小石设计的“作矩形”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在中,.
求作:矩形.
作法:如图,1.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
2.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
3.两弧交于点,、在同侧;
4.连接、.
所以四边形是矩形.
根据小石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连接,
在和中,,
.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填理论依据).
,
四边形是矩形.(填理论依据).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1)求、两点的坐标;
(2)画出函数的图象
4、八年级260名学生参加捐赠图书活动,活动结束后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每人的捐赠图书的数量,并按捐书数量分为四种类型,A:5本;B:6本;C:7本;D:8本.将各类的人数绘制成如图的扇形图和条形图.
(1)本次接受随机调查的学生有______人,扇形图中m的值为______;
(2)①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②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为____,中位数为____;
(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这260名学生共捐赠图书多少本?
5、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且点的纵坐标为4,第一象限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