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孙中山的历史贡献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无数为人所知的英雄人物,他
们都为中国近代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20世纪初出现了这
么一个人,在他的领导下,人民推翻满清君主专制,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
余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他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
一、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
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
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他是中国近
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明主义的
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
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
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
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
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
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二、孙中山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
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
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
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1
毛泽东指出:“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
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
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
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
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
袖。而在中国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
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
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介石、
汪精卫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
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
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
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
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
国的国父。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
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
(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
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
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
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
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有其价值。
孙中山是中国思想的先行者。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
2
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
是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
制制度。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指废除封建地权,核定全国地价,
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推翻清王
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
和对立,避免出现欧美革命带来的社会弊端。同时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
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