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轮复习|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领域的新成就。课程标准时空观念阶段特征时空观念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课程标准时空观念
时段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政治经济南北政权并立对峙,民族政权分立,政权更迭频繁。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九品中正制推行,士族门阀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律令儒家化,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少数民族内迁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租调制,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北民南迁,南方局势相对稳定,推动了江南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上,三国曹魏马钧发明翻车;手工业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商业上,出现草市,战乱不断使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南方好过北方。课程标准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
时段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思想民族玄学兴起;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地位,三教并行,思想活跃,呈现多元化特征,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特色);南朝范缜反佛,提出“神灭论”,主张精神和肉体的统一;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发展;隶书和行书盛行,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科技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数学-祖冲之-圆周率值》、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和地理学-裴秀-《禹贡地域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等雕塑艺术灿烂;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实现统一及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特点:以汉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2)实质:封建化、农耕化;(3)途径:民族迁徙、民族交流、汉化政策、共同开发;(4)影响:统一多元文化、奠基隋唐文化大繁荣;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加强民族团结,为统一王朝出现奠基。课程标准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
考情分析全国卷地方卷2024·新课标卷·魏晋时期的“禅让”2024·贵州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2024·福建卷·魏晋九品中正制2024·海南卷·古代西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2024·河北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2024·江西卷·北魏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2024·重庆卷·北魏均田制2024.6·浙江卷·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2024·甘肃卷·北魏孝文帝改革2024·安徽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互市贸易2024·广东卷·中国古代民族关系2024·湖南卷·魏晋豪强地主2024·黑吉辽卷·北魏儒家伦理道德2023·重庆卷·北魏判决2023·天津卷·史学研究方法2023·辽宁卷·魏晋南北朝画家增多2023·广东卷·两晋门阀政治2023·湖南卷·北魏孝文帝改革2022·北京卷·南北朝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2022·海南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2022·广东卷·政府机构变化考查内容:内容上侧重政治制度创新发展(选官制度,门阀政治)、江南经济开发、民族交融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华夏认同)、儒家思想发展、文化艺术繁荣等。河北卷近三年对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考察频繁。考查方式:新情景、新材料,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所涉及。备考建议:(1)把握阶段特征;(2)把握分裂时期蕴含着历史进步因素,即统一趋势;(3)关注江南开发的重要作用;(4)注重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5)关注这一时期传统文化发展,如儒佛教道三教合流趋势等。课程标准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
一、三国到西晋三国鼎立魏蜀吴220年,曹丕,洛阳221年,刘备,成都229年,孙权,建业(南京)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赤壁之战(曹操VS孙刘)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①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实现了局部统一。②有利于三个区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基础。(一)三国鼎立课程标准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备考引领基础知识能力提升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6)三国魏代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