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元代邮驿组织.docx
文件大小:21.2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15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公元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在漠北草原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自号成吉思汗(汗、可汗、大汗,即最高统治者之意)。随后,他统率大军攻金朝,亡西辽,灭西夏,同时大举西征。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上都)即汗位。

1271年,迁都燕京(元称大都,即今北京)。至此,始定国号为元,建立了元朝,称元世祖忽必烈。1276年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1279年南宋灭亡,统一了中国。元朝的建立,是我国多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割裂的局面,使中国境内实现了规模空前的大统一。

成吉思汗与蒙古站赤

蒙古驿站的起源可以上溯到蒙古汗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时代。在蒙古汗国建立前、各部落居住分散,追逐水草,四季游牧。在这种情况下,各部落间的联系交往很少,更没有统一的邮驿组织。以后,随着蒙古各部的统一,军事封建势力的形成,在蒙古族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的过程中,作为传递军情,运送军需物资的驿站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

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从动身时起,就仿照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驿骑”、“铺牛”和“邮人”,把中原原有的邮驿系统延伸到西域。1221年2月,长春真人邱处玑奉召从燕京出发,勤见西征的成吉思汗,一路上经由驿路,有蒙古驿骑二十余人从行两年后,邱处玑回国,途中仍享受驰驿待遇。可见,成吉思汗在西征路上的驿站设置已经比较普遍了。

继成吉思汗之后,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期间,为他的军事活动服务,在蒙古汗国普遍设立驿站,同时制定简单的条例,管理释站。如《元秘史》在元太宗窝阔台即位之后,也有这样的记载。

“千户”就是元代地方上带一千士兵的头领,在各地设有千户所,官名总把。札木臣(Jamcin)就是掌管驿务的人员,相当于驿站站长。兀刺阿臣(ularacin)就是管理驿马的人,相当于汉族地区的骚夫。这意思是说:“今我等全定”,是指军事已定,不像原先军事纷乱时的情况了,因此,由各地千户头领,派出管理驿务的驿站长,和管理马匹的驿夫,择地设置固定的驿站。从此,规定使者外出,依站而走,不准再沿途骚扰百姓。这证明,从成吉思汗大搞军事扩张之时起,即逐步建立了蒙古驿站。

元代驿站的规模

元朝既有新开办的蒙古站赤,又有汉地原来的邮驿和急递铺;既在中国境内广设驿站,又在新征服地区广办驿站;那么,元朝驿站的规模究竟怎样呢?

元朝疆域十分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极海表”。(《元史》)。远较汉唐为盛。在如此广裹的土地上,元朝廷设立了中书省,直辖“腹里”地区和十个行省,层层建立政权机构。与行省建制相适应,元朝廷在全国建立了以大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站赤网。驿站网的建立,构通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联系。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曾有一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Polo)于1271年11月随其父由地中海东岸出发,于1275年5月抵忽必烈歇夏之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深得忽必烈的喜爱,派他在元朝任官十七年,到过中国的扬州、西安、大理、昆明等许多地方,还到过缅甸、爪哇、苏门达腊等地。

1292年初,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护送公主到波斯汗国完婚,并致国书予罗马教皇及法国、英国等国王。他们由福建泉州出发,于1294年抵波斯,完成忽必烈交给他的使命后,取道小亚细亚,于1295年回到意大利威尼斯老家。后来,马可·波罗口述,由人代为笔录,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该书卷二第二十六章中关于元驿有这样的记载。

这是马可·波罗记述元朝驿站的大致情况,可能有些夸大。但马可·波罗还不知道元朝在东北的辽阳省一带设有狗站。本来邮驿交通工具以车、马、船为主,由于辽阳省一带每年冬季,冰天雪地,车马难行,于是设立狗站,以便用狗拖雪撬,用以运载来往使者,传达消息。原先设有狗站十五处,狗站站户三百家,共有狗三千只。后来,不少站户逃亡,狗也倒死不少,三百狗站站户只剩下了二百八十九户,三千只狗只剩下了二百一十八只。

以上是中国境内驿站概况,那么元朝征服的属地怎样呢?这说明元朝在属地设置的驿站也够多的。总观元代驿站规模,可以说既复杂多样,又非常宏伟庞大。

元朝驿站的组织与管理

元朝起源于蒙古汗国,进而倒金灭宋,又向东、西、南征服广大地区,实质上成为一个地垮欧亚的大帝国。元代版图如此之大,那么元朝统治者怎样维持如此大面积的疆土,沟通各地军政消息呢?许多研究元史的学者认为,元朝其所以能统治如此大国者。

但元朝对如此重要的驿站,在组织管理上并不妥善。元朝驿站组织,在中央朝廷,蒙古站赤属通政院,汉地驿站属兵部。其后有分有合,变动不定。在地方管理上,元代各省有路、府、州、县四级,各路、府、州、县均设有“达鲁花赤”(darughachin)官职,只准由蒙古族人任职,各级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