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学案例5:国防工业的发展让我们有了中国底气.docx
文件大小:17.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1.36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案例5:国防工业的发展让我们有了中国底气

【案例呈现】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沧桑岁月,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以来,每一次阅兵,既是共和国以往历程的回顾,更是共和国未来征途的开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篇章。三十万军民参加这一旷世盛典。

1949年开国大典,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程序组织阅兵。阅兵式在静态下举行,受阅部队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朱德总司令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中举行,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一阅兵路线延续至今。

受阅部队陆海空三军,由12个步兵师方队、12个骑兵师方队、8个炮兵师方队、3个团战车师方队以及6个空中编队组成,共16400余人。受阅装备有轻重武器110多种,产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其中火炮119门(不含轻迫击炮)、坦克95辆、装甲车57辆、汽车222辆、飞机17架、军马2344匹。其中,4架飞机是携弹飞行,开创了世界阅兵史上的先例。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1949年大阅兵,是获得新生的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我军武器装备大都是缴获的“万国牌”。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由于“飞机少了点”,仅有的飞机凑不够空中梯队,周恩来总理说:“那就飞两遍吧。”

2019年10月1日10时43分,3架载旗直升机依次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党旗、国旗、军旗迎风飘扬,紧随其后的20架直升机组成巨大“70”字样……

这次国庆阅兵编有59个方队梯队,受阅官兵近1.5万人,受阅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受阅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表明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人民军队战斗力建设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压轴出场,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欢呼。从弹道导弹到巡航导弹,从常规导弹到核导弹……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尽显我国战略力量“王牌”“底牌”的崭新风貌。

70年前开国大典上,为飞出国威,仅有的17架飞机不得不连飞两遍,且无一是“中国造”。国外有些人曾嘲讽,“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雄鹰”。如今,“中国号”战鹰翱翔,今日盛世如初所愿!

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日,有删改)

【案例点评】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历史自此一去不复返!70年后的今天,阔步在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有如此飞速的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有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这就是中国底气所在。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本章第二节“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第一目“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部分的教学。通过案例讲授,学生能通过1949年的阅兵式和2019年的阅兵式的兵力对比,看到中国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已经实现了从“万国牌”到“中国造”的巨大转变,明白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