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因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而著称于世,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
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
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图5–1–1至图5–1–3)。
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一、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立意为先,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不管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图5–1–4)。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先,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的关系:“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
其次,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3.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章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使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章。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与画面起到互相衬映,互为彰显,点缀与平衡构图等多方面的作用。
二、中国画的分类
1.从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人物画的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是指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图5–1–5)。;2.从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轮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勾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浅绛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类山水画,并形成了一种风格。
3.从技巧上可分为工笔和写意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与“写意”对称。白描归类于工笔,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写意在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精神内涵,而忽略所描写对象的外貌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意境。写意又分为大写意(泼墨)和小写意(兼工带写)。小写意多结合一些工笔的画法,工写结合,如齐白石的一些花鸟画;大写意则一路狂写,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轻松洒脱,谓之“泼墨”,如南宋梁楷的人物画、石涛的山水画和近代的吴昌硕等人的作品,笔墨酣畅,将写意画发挥到极致。现代也以彩色为主的纵笔豪放的画法称为“泼彩”。
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中国画技法的发展和特殊风格的形成,是和使用特定工具和材料密切分不开的。总的来说有笔墨纸砚,又称文房四宝。;1.笔
笔(图5–1–6)从性能上讲,分为软毫、兼毫、硬毫三种。羊毫属软毫,笔性软,吸水量大,宜于点花叶,晕水染色,如大提笔、大苔点等。狼毫属于硬
毫,笔性硬,富有弹性,利于勾勒(或画坡石树干),如叶筋笔、衣纹、大小点梅、大兰竹等。兼毫中有狼豪和羊毫两种成分,笔性软硬相兼,如加健白云,可
以点叶画花。还有特制的硬毫,如猪鬃笔、石獾、鼠须等,还有刷子、排笔。对于选用哪些笔,可以根据要求决定。新笔用时,宜用冷水和温水浸泡开,用后必须洗
净挤干、理顺,可延长使用时间。我国最好的笔是产于浙江吴兴县善琏镇的湖笔。;2.墨与颜料
中国化的传统用墨,是固体的墨锭,分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用时在砚中加水研墨。现在一般用书画墨汁,携带方便。国画用的色,主要是中国画颜料,是形成中国画
特有的风格因素之一。这种颜料是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