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宣教生面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行政法
答案:C
2.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A.抢劫
B.杀人
C.欠债不还
D.贪污
答案:C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
A.公民在立法上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平等
C.公民在守法和适用法律上平等
D.公民在司法上平等
答案:C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78年
D.1982年
答案:B
5.下列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A.财产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劳动权
D.休息权
答案:B
6.未成年人的年龄界限是()
A.未满14周岁
B.未满16周岁
C.未满18周岁
D.未满20周岁
答案:C
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违法性
答案:C
8.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A.法院和检察院
B.公安局和司法局
C.政法委和纪检委
D.人大和政协
答案:A
9.下列法律中属于程序法的是()
A.民法
B.刑法
C.刑事诉讼法
D.物权法
答案:C
10.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法律的作用包括()
A.规范作用
B.保护作用
C.惩罚作用
D.指引作用
答案:ABD
2.下列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A.依法纳税
B.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服兵役
答案:ABD
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A.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B.客体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C.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D.主观方面有过错
答案:ABCD
4.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E.死刑
答案:ABCDE
5.以下属于知识产权的有()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肖像权
答案:ABC
6.法治的基本要求包括()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答案:ABCD
7.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有()
A.闯红灯
B.非法经营
C.行政机关滥用职权
D.偷税漏税
答案:ABC
8.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监察委员会
D.公安机关
答案:A
9.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答案:ABC
10.下列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有()
A.停止侵害
B.排除妨碍
C.消除危险
D.赔偿损失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答案:错误
2.只要不犯罪,就不需要学习法律。()
答案:错误
3.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上平等。()
答案:错误
4.违法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答案:错误
5.16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错误
6.法律只对违法犯罪分子有约束作用。()
答案:错误
7.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正确
8.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答案:正确
9.所有的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答案:错误
10.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得越权。()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的定义。
答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3.简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4.简述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答案: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以法律为治国的基本依据,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