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三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人体软组织中的声速大约是
A、1540m/s
B、350m/s
C、4500m/s
D、3000m/s
E、7000m/s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体软组织中的声速大约是1540m/s,题目中问声速大约是大于某个值,所以应选大于1540m/s的选项A。人体软组织声速是一个固定的大约值,了解这个数值对于超声等利用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原理的检查非常重要,它是进行相关测量和诊断的基础参数之一。
2.肺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
A、血栓
B、空气
C、羊水
D、脂肪
E、瘤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肺梗死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被阻塞,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中断而引起的坏死。引起肺梗死的栓子绝大多数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尤其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栓子主要为血栓,故肺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栓。空气栓塞多发生于静脉损伤破裂,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右心室,进而进入肺动脉,阻塞肺动脉主要分支,引起严重的循环障碍,但相对少见。脂肪栓塞常见于长骨骨折等。羊水栓塞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瘤栓导致肺梗死相对更为少见。
3.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错误的是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要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A正确);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B正确);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C正确);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D正确);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1次,而不是每月不少于1次(E错误)。
4.Ohngren界限说明哪组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预后
A、筛窦
B、上颌窦
C、蝶窦
D、额窦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Ohngren界限是指通过同侧眼眶下缘和颧突的假想平面,将上颌窦分为前下内和后上外两部分。Ohngren界限说明上颌窦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预后,发生于后上外部者预后较差。
5.常压下连续吸纯氧的安全时限为
A、4~6小时
B、8~12小时
C、12~24小时
D、24~48小时
E、48小时以上
正确答案:B
6.心室率200次/min,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R-R规则,程序刺激和快速起搏可终止或诱发。心电图诊断为
A、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B、室性心动过速
C、心房扑动,3:2传导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D、快速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心律失常心室率快,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R-R规则,程序刺激和快速起搏可终止或诱发,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宽大畸形,与本题表现不符;心房扑动多有典型的锯齿样F波,本题未提及;快速性心房颤动R-R绝对不等,与本题R-R规则不符。所以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表现为
A、趾端坏死
B、患肢持续性疼痛
C、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D、患肢间歇性疼痛
E、间歇性跛行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间歇性跛行,是由于血管痉挛或狭窄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引起。患肢间歇性疼痛一般不是早期表现;趾端坏死、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多在病情进展到中晚期出现;患肢持续性疼痛也不是早期特点。
8.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为
A、头痛、呕吐、复视
B、头痛、呕吐、偏瘫
C、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D、头痛、呕吐、失语
E、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是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呕吐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
9.高压氧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是
A、新生儿
B、有颅骨缺损者
C、未经处理的气胸
D、收缩压>150mmHg
E、体温在38℃以上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高压氧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未经处理的气胸、纵隔气肿等,因为高压氧可能导致气体进一步扩散加重病情。新生儿、有颅骨缺损者不是绝对禁忌证;收缩压>150mmHg一般不是绝对禁忌,可在密切监测下进行;体温在38℃以上也不是绝对禁忌,可适当处理后评估是否适合。
10.下列哪些脑神经经眶上裂走行
A、Ⅲ、Ⅳ、Ⅴ
B、Ⅲ、Ⅳ、Ⅴ、Ⅵ
C、Ⅱ、Ⅲ、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