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生产环境与健康第三章.pptx
文件大小:892.81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生产环境与健康第三章;第三章生产环境与健康;Case1;;case3:;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毒物:金属与类金属;有机溶剂;刺激性与窒息性气体;农药;高分子化合物。

(2)生产性粉尘:硅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及振动;

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3.生物因素:与职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和森林脑炎病毒。;;;二、职业性损害;(一)职业病的概念

广义: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狭义:法定职业病(各个国家根据其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诊断技术水平,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

职业病发生的条件:

职业病发生取决于???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每次接触或总接触的强度。;职业病范围;;3.发病有群体性

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出现个别病人的现象。

4.一般情况下,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也容易。

5.目前多数职业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所以,重在预防,关键在于执行三级预防。

;;;诊断职业病时诊断依据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职业史

是诊断职业病的前提条件,职业史内容应包括:

(1)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全部职业的工种和工龄;

(2)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时间和数量,接触方式及防护措施使用情况;

(3)同工种其他工人患病情况;

(4)排除可引起类似职业中毒征象的非职业性接触,如家庭使用农药、有机溶剂,有服药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