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协同治理视域下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
文件大小:41.1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4.16千字
文档摘要

协同治理视域下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深圳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一直致力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本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通过梳理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模式改革背景和探索实践,总结分析了现有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20-02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成就的背后,除了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外,更得益于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产业职工培训模式的改革。

一、深圳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模式改革背景和探索实践

(一)建筑行业向工业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建筑行业正经历由传统建造方式向工业化建造的转型。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集约化、标准化的新型建筑方式,其高效、环保、节能的特性,符合建筑行业向工业化转型的需求[1]。深圳市政府陆续出台《深圳市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现代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建设的需求

(三)装配式建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与责任

二、协同治理视域下校企共同开发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模式

(一)“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模式

校方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基于双方的共同目标,展开了深入的合作,旨在通过“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模式,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顶岗实习理实一体化培训计划,营造顶岗实习的职业情境,师傅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把工作现场带入课程,将生产车间转变为学习车间[2]。这种集中性顶岗实习的方式将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动力。通过寻求与具备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化大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校企党建联盟和产教深度融合企业的资源,以破解难点、消除痛点、疏通堵点为目标,助力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历练成长,尽责担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前校后厂与工学结合”模式

另一种校企合作的职工培训模式是“前校后厂与工学结合”。“前校”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着重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开设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原理、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产业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后厂”阶段主要在企业进行,着重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和项目,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在师傅的指导下,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工学结合”模式是“前校后厂”模式的升华,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学校则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通过这种模式,学校与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三、现有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

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职工培训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及时更新。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在装配式建筑产业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是不同的,但现有的培训内容却没有进行个性化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导致一些职工在培训中学到了很多用不到的知识,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技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

(二)教学团队不能支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装配式建筑产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建筑设计、材料科学、工程施工等多个方面。而现有的培训教学往往只关注某一方面的知识传授,缺乏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整合和融合,无法培养出具备复合型技术技能的人才。再加上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不断锤炼和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积累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当前的培训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忽视,职工缺乏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机会,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培训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无法满足不同职工的需求。

(三)教学方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地操作培训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从而导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