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浅谈瑶族蝴蝶歌”.pdf
文件大小:329.5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56千字
文档摘要

浅谈瑶族“蝴蝶歌”

作者:胡艳婷黄玉敏刘铭潇何钦钱申宗圆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21期

摘要:“蝴蝶歌”的名称源于民歌中常出现的“蝴的蝶”“蝶的蝶”“黄蜂”之类的衬词,其歌词

内容涉及祭祀、迁徙、婚丧嫁娶以及迎宾送客等,是瑶族人民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也是瑶族

人民生活的记录。“蝴蝶歌”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瑶族“蝴蝶歌”传承着古老的瑶族文化,同时也体现着时代发展与瑶族生活、文化之间存在的密

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将以富川瑶族“蝴蝶歌”为例,从“蝴蝶歌”的歌词、“蝴蝶歌”的特色及其民

俗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来了解瑶族民歌——“蝴蝶歌”。

关键词:瑶族“蝴蝶歌”;非物质文化遗产

“蝴蝶歌”的歌词记录着瑶族人们的生活、心态以及随着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出口成章的

“蝴蝶歌”体现着瑶族人们的智慧与生活情趣,更有极具研究价值的长“蝴蝶歌”蕴藏着瑶族民歌

的教学智慧以及丰富的艺术价值。了解瑶族“蝴蝶歌”的特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并且发

展“蝴蝶歌”。研究瑶族“蝴蝶歌”的民俗文化意义是对其传承与发展所必须的。

1瑶族“蝴蝶歌”的歌词

瑶族“蝴蝶歌”属于瑶族二声部民歌,现流行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是用当地的一种汉语

方言“梧州话”演唱,且其演唱内容多以情歌为主。歌者通过演唱“蝴蝶歌”来抒情表意,故其歌

词的内容表达了歌者对拥有甜蜜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亦表达歌者对所处时代、社会

环境以及人和事的认同与赞颂。“蝴蝶歌”拥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不仅有柔丽的节奏,且曲

调抑扬顿挫,歌声悦耳动听,听众常常陶醉其中。“蝴蝶歌”的种类奇多,分为爱情歌、婚姻

歌、农事季节歌以及劳动歌等。

“蝴蝶歌”的一首歌分为四句,歌词多为七言。歌手有时为了强调自己所要表达的主要意

思,常常在第三句之后扩充一个五字句,因此歌词的重复往往有强调作者观点的作用。瑶族

“蝴蝶歌”因为歌词的长短不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蝴蝶歌”,另一类是长“蝴蝶歌”。短“蝴蝶

歌”通常是四句词为一首,除第三句常加有衬词、衬句之外,其余三句均为七言,且押脚韵。

长“蝴蝶歌”其歌词较长,是在短“蝴蝶歌”的基础上创作发展而来的,歌手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在

每首歌的第三句任意加长,使其形成长跺句,故又称为“双飞蝴蝶歌”。长“蝴蝶歌”因其非常适

合用来练歌,以达到锻炼歌手气息、口舌以及声部的目的,又被歌者称为“歌母”。因此“蝴蝶

歌”的歌词不仅有即兴创作的抒情类,还有趣味性的短“蝴蝶歌”体现瑶族人民的才情与生活趣

味,还有经修改便于练习的长“蝴蝶歌”,体现出瑶族人们的教学智慧和对“蝴蝶歌”的热爱。了

解短“蝴蝶歌”的歌词能更了解瑶族人們的生活,研究长“蝴蝶歌”的歌词对瑶族民族音乐就有更

深刻的理解。

“蝴蝶歌”已融入瑶民的日常生活,歌词内容也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在瑶民的

日常生产劳动中,还是他们民俗生活中的恋爱婚娶、家庭聚会以及探亲访友等方面处处都在传

唱着。借歌抒情自古以来就有,瑶族儿女也不例外,常常以歌言志。在瑶族的民俗活动中,如

祭祀、迁徙、婚丧嫁娶、迎宾送客以及身边日常琐事等,都可用“蝴蝶歌”的形式来表达、传

唱。瑶族是一个极其喜爱唱歌的民族,瑶族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婚姻习俗就是“以歌为媒”,还未

结婚的男女常以唱“蝴蝶歌”来谈情说爱,用“蝴蝶歌”来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以歌传情达意,倾

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心,一同走向美好幸福的生活。

2“蝴蝶歌”的特色

2.1音乐特色

首先,“蝴蝶歌”的旋律轻快活泼,非常地自由,它不会拘泥于节奏、节拍,形式多变。加

上歌曲演唱效果会因为演唱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会经常使歌曲在不同的拍子中变换,这体现

了“蝴蝶歌”的节奏、节拍自由多样。

其次,“蝴蝶歌”不光节奏自由多样,其结构也灵活多变,这是“蝴蝶歌”又一特征。瑶族

“蝴蝶歌”的歌词大多为四言七句,因为是极为整齐的句式,在有些情况下歌词并不会如此严

整,因此有些歌词也会超过四句。就音乐结构来看,“蝴蝶歌”属于支声式,即指从单声音乐演

变出来的,各种旋律的多声部音乐形式。支声式音乐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音律节奏,是瑶族多

声部音乐的主要形式,赋予瑶族“蝴蝶歌”多样变幻、轻快自由的演唱特征。

同时,“蝴蝶歌”有高、低两个声部,是二声部民歌。“蝴蝶歌”的主要旋律是高音声部。其

低音声部则多是高声部中的旋律衍生,高声部与低声部同生同终。两个声部不仅保持大致的节

奏,各句的起落音也大体一致。所以就要求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二声部的配合,以合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