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浅谈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pdf
文件大小:317.06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4.64千字
文档摘要

浅谈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礼县盐官上海航天希望小学刘璐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受几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创作者不仅在她的作品内容上喜欢

选用中国传统题材,而且在作品的创作理念、艺术表达形

式以及剪刻技法上也自然地流露出传统文化的特征。这种

流露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剪

纸中的感情表达方式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中“天人

合一”思想以及方法论中的“五行运化”理论也是顺理成

章的。

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

思想家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

故而可以达到统一。这种思想熔铸了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

神,这种艺术精神融入在剪纸艺术品中,就是剪纸的“心

里想的”,注重表现抒发情感和理想的意念。“天人合一”

论中强调了天与人的统一。也就是天地、自然界是大天地,

小天地是个的人,大天地与小天地始终保持和谐统一。

人中感情的发生表达,以及它的走向和互相作用的规

律,都是与天地相互统一的,即人的情感世界,也遵循自

然界中物质运化的规律。

人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交流喜悦之事,倾诉悲愤之

情,抒发哀怨之思等,都是人自身经常需要的,但这些

情感历来都是受到理制约的,绝不是动物性情感的自然

宣泄。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看艺术所具有的协调个体与

社会关系的价值,高度重视并利用艺术具有的陶冶人的情

操、稳定社会秩序的独特作用,用以加强其精神统治。所

以,“天人合一”论,既是社会、政治的需要,又是艺术

扩展自身,把对周围事物深刻的了解和体验高度升华到意

念,注入艺术自我情感,表现大自然、大天地的需要。在

精神领域里让人与山水、自然界的动植物产生某种情感的

交流,也就是让人在欣赏自然时得到启示,从而精神得到

升华与净化。这种人和自然的情感交流在剪纸艺术作品中

的表现尤为突出。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论承认人的现实存

在,同时也承认在进入精神绝对自由境界可能性的生命存

在。在不受功利标准的束缚,超越了理规范制约的意境

中,民间剪纸艺人把自己的感情大胆地宣泄到了他们思念

向往的形象中,把不曾见过的天堂仙境抽象成月宫瑶池

等,把不存在的龙凤、鬼神兑现为神奇可视的艺术形象。

这一切都带着明显的心理体验特征。在人与周围环境的现

实关系中,一旦摆脱了“外物”的桎梏,就能在精神世界

中更体会到自由人的“小天地”的存在。民间剪纸往往都

是从当前利益得失的观念中超脱出后,就创造出无数描述

自由、美丽的“小天地”的艺术作品,并且是带着个体的

强烈的情况,使艺术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并且释放出

艺术的光辉。

缺乏感情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但所带的感情应是

一种自然的流露,强行加入的感情,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每位艺术承受者会欣赏、了解艺术中的感情。人的情感基

本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这七种情感

可归结为五大类:

喜,包括快乐、舒畅;怒,包括愤怒、威严、至尊至

上;忧思,包括忧愁、思虑、远见卓识、思想;悲,包括

悲痛、伤心,没落;惊恐,包括惊吓、恐惧、害怕、畏缩。

这七种(五类)情感的表达在剪纸制中是有一些规

律可循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运化理论,从客观上解释

了自然界和人体中生克制化的关系。在剪纸艺术的情感表

达上也同样适用。

五行运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上的物质分为五

种,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分类是根据客

观上的物质、物体或生命体的所有属性综合起来分类的。

在情感上,以上五类情感也可分属五行,如喜属火,

怒属木,忧思属土,悲属金,惊恐属水。下面分别加以阐

释:

喜:喜属火。在五行运化理论中火的性质就是向外发

散。

在图形占有面积上,向外发散占有的最大空间是圆

形。在数学中,当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的是圆;在四边

形中,面积最大的是正方形。所以人们不自觉地常用圆形

和正方形,以及向外发散的线条造型来充分地表达喜悦之

情,总造型是圆形或正方形。要使剪纸作品表现出喜气洋

洋,应尽量使之发散,不加边框。比如经典作品《老鼠娶

亲》,在创作时样稿几次改变,最终把花轿放在正中间,

四周二十个老鼠,不论是放炮的、吹唢呐的,还是送礼的、

献花的,都显得喜气洋洋。由于周边不加限制,乎炮响

一直继续,欢庆的气氛在不断扩展,使作品中“喜”的情

感得到充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