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学也开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其中乐器进入课堂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一些优秀的乐器引入到音乐课堂当中,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提升音乐素养,对于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效用。口风琴是一种轻便的课堂小乐器,将其合理地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式之一。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根据口风琴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口风琴教学教学策略
口风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件教学用具,其本身具有轻巧、简便,以及旋律优美的特点,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不仅如此,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借助口风琴教学来帮助学生实现欣赏能力、识谱能力、歌唱能力以及视唱能力的培养,这对小学生今后的音乐发展之路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口风琴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无法有效解决,便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口风琴教学的优势,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到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运用中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向预定的方向发展革新。
一、口风琴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运用口风琴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影响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而教学方式单一的具体表现便是教师通过单纯的音乐指导、演示来开展教学,在为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之后,便进行实践演示,继而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方向模仿。除此之外,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以及技巧方式过于基础,没有进行深层次内容的教学,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过于单调,从而影响到口风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二)教学态度过于严厉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掌握口风琴的基础知识以及技巧,会给学生限制相应的学习与练习时间,从而不耽误整体的教学进度。教学计划限制性过强,导致很多音乐天赋不好的学生在学习口风琴知识以及技巧的过程中,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压迫感和紧迫感,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进度及效率。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过于严厉,将进一步加剧学生学习自信的丧失,继而影响到整体课程的开展。
(三)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口风琴并不是单纯地进行个人独奏的乐器,其本身还拥有着合奏、重奏等不同的运用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进行了相关合奏内容、重奏内容的教学,但是所起到的效用不佳。具体的表现是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能在进行合奏的过程中相互引导、相互配合,最终导致合奏失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这样的情况也限制了学生对于口风琴乐器的有效掌握,不利于实现口风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当下很多小学生对口风琴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教师需要从口风琴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这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接触更多学习口风琴的方式以及内容,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想要从以上两个方面解决问题,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具有两个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悟到口风琴表达的情感、演奏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正确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会搜集、借用更多外来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不再单调,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例如,在进行连音吹奏的基础技巧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选用《小宝宝要睡觉》这一首曲子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这首曲子的内容来进行情境创设:一个安静的夜晚,摇篮中的小宝宝在睡觉,一旁的星星貌似在看护着这个孩子,他身上的星光一闪一闪。在创设这样的情境之后,教师便可以采用轻柔连贯的连音奏法来吹奏乐曲,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更好地进入到情境之中,使学生对于这样的吹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产生浓厚兴趣。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示范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情境中的感受进行模仿、尝试,最终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吹奏方法。因此,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从而解决以往小学音乐教师在运用口风琴开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二)转变教学态度,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无论是艺术类学科还是文化类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习自信,才能够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最高的效率掌握知识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发展。但是在当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