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悟创展”中实施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艺术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中,运用“玩悟创展”教学理念,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通过趣味唱游、深入聆听、情境表演及音乐探索四大学习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创造及综合素养,为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玩悟创展”教学策略艺术唱游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新课标强调了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的重要性,为音乐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2024年9月开始,义务教育各学科起始年级全面使用依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编的新教材。如何“用好”新教材,是每位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一年级下册“艺术唱游·音乐”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成为教师聚焦四大学习任务“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实施“玩悟创展”教学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艺术唱游”的方式,让一年级学生在玩中学、在悟中进、在创中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玩悟创展”理念内涵
“玩悟创展”教学理念主张课程育人,将学习融入游戏和创造性活动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透音乐的知识,“创”新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展”示个人的音乐才能。其核心在于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悟”与“创”的目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具身实践、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玩中学”
“玩中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音乐元素,如音调、节奏和旋律,建立起对音乐的直观认识和基本理解,进而点燃他们进一步探究音乐的热情。
(二)“悟中进”
“悟中进”是在“玩中学”的基础上的深化,要求学生在游戏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思考与感悟,唤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增进文化理解,提升对音乐的感悟力,拓宽视野,促进音乐能力的进阶。
(三)“创中展”
“创中展”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励与培养,通过营造氛围、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所学艺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艺术实践和创造力、合作与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玩悟创展”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和创造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深入理解音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这种理念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策略
(一)趣味唱游·“玩中学”
唱游源自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的“游于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倡导玩中学、学中玩,体验表演的乐趣,增强音乐学习的信心。
1.多感官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深入发掘教材内容,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唱游活动,确保这些活动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他们通过听、看、唱、跳等多种方式全面感受音乐。如在学习《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和动作,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身体去感受音乐的节拍,如拍手、跺脚、弹舌等,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曲。再如,在学习《雁群飞》时,教师将视觉形象与音乐旋律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大雁优雅滑翔的画面,模仿大雁飞行时伸展翅膀、摆动身体、转头等动作,并且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队列的变换和移动,使学生在身体的动觉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多形式参与
一年级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为了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唱游活动。如在《数鸭子》这首歌中,让学生分别扮演老爷爷和小鸭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他们在歌曲中进行互动,既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还可以利用音乐游戏、音乐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再如,开展“歌词接龙”游戏,教师先唱出歌曲的第一句,然后让学生依次接唱下一句,接唱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如果有学生接不上来,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帮助他,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特别强调的是,趣味唱游指向学生表现的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等,这都是每位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需要逐一落实的。玩只是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