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境项目群创设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鼓励学生把不同学科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整合到一起,锻炼学生整体理解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使用多情境项目群创设,通过关联真实情境、串联学习任务、统整项目展示作品,将核心素养有机融入课程,既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又能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多情境项目群
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发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多是从生活中来,学生从亲身经历出发,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能够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探究过程中,驱动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去创造性的学习,一开始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往往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引发出一串串相关联的问题,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采用多情境项目群,可以让学生用高阶的学习包裹低阶的学习,在项目中锻炼学生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的能力,让学生理解知识。文章以“芒种到底忙什么?—煮青梅,论英雄”项目为例做策略探究。
一、在真实情境中关联多情境项目群
五年级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以芒种节气为背景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片段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项目建立之初,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寻找驱动性问题,引领学生群体发掘节气中的文化价值,学生提出?在《三国演义》典故中,英雄为什么用青梅煮酒?饮食习惯不能作为驱动性问题,学生对节气中人文精神的体会存在着差异性和局限性,如何提高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教师没有直接反驳学生的提问,而是组织学生开展《青梅煮酒论英雄》情境话剧表演项目,引导学生把提问转化为驱动性问题。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写剧本、排练,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反复打磨中,在公开演出的过程中,体会到英雄人物宠辱不惊的气节。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研究的本质问题,即英雄有什么样的品质,什么值得我们为之而努力?教师将“芒种”跨学项目化课程设计的驱动性设计为:“如果你是‘时代楷模节目的讲解员,你想通过哪些方式向同学们介绍时代英雄?”作为驱动性问题,它兼具真实性与人文性,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教师设计了“阅读在芒种,品古今英雄”“寻访在芒种,赏节气风采”“耕耘在芒种,尝劳作果实”“金石在芒种,学楷模精神”“演说在芒种,悟人生追求”五个子项目,用多情境项目群串联起学生喜欢的带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指向学生在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中探究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审美技能、思考技能、社交技能、交流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这七项关键能力,使每个课时在落实能力目标时更清晰、更明确,在大单元活动中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深度文化理解,在学生对英雄品质自主探寻其价值意义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学习任务中串联多情境项目群
笔者提前梳理了每个领域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关键能力,用各学科的学习任务串联整个多情境项目群,全程跟踪项目,根据难度调整节奏安排各子项目的活动课时。本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没有辛勤耕耘就没有收获,芒种应“忙”,人生应“种”,从小种下希望、理想、人品、智慧的志向,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确定学习目标后,根据学习逻辑顺序设想整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要涉及的学科和内容。
语文课上,教师采用了“芒种大猜想”活动情境,老师和学生们开展头脑风暴,通过文字释义推测和猜想节气特征,随后,老师带领学生阅读绘本,了解芒种节气大自然中的“忙碌”。随后,学生们自主阅读芒种时节的农事活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各自找到的答案。通过学习绘本,学生们储备了充足的信息,芒种的寓意包含“忙”和“种”,收成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饥饱,一年里,这个节气是农民非常忙碌的时节,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芒种”的深远意义。
班队课上,教师采用了“芒种访谈室”活动情境,让各小组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汇报芒种节气的特点、习俗、诗词和学校过去开展的精彩活动。每组学生文字采集、图片、视频搜索、幻灯片制作、讲解、汇报各司其职,主持人依次进行采访,学生们在“文化访谈”情境中交流,提升了调查研究、团队合作的能力。
劳动课上,教师采用了“芒种茶艺室”活动情境,学生们化身为小小美食家。师生一起在网络上寻找这种青梅饮品的制作方法,学生们决定制作“创意青梅饮”,大家积极筹备材料,力求色香味俱全。课堂在学校食堂开展,观青梅、品青梅、巧动手,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杯杯“别致”的饮料新鲜出炉,让学生们在这个芒种节气留下难忘的回忆,学习的热情只需要多一点点兴趣,生活的趣味只需要多一点点用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采用了“芒种演讲show”活动情境,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自己钦佩的英雄人物,通过思维导图分析各自心中的英雄品质。通过时代楷模讲解员活动,轮流介绍各自成果,并录成视频,教师把它们晒到校园公众号上。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