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第六章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目录content本章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第二节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第一节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第三节关注大学生就业市场
本章学习目标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与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充分了解就业市场的定义和分类。
导入案例研究生自降要求“求人要”!王同学是某“985”知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想找一份体面且高薪的工作,但求职(择业)期间连连受挫,事与愿违。许多岗位要求最高学历为本科学历,他的一些未考研的本科同学的薪资基本上都在5000元以上了,他没想到研究生学历居然成了他的负担。就算有些岗位对学历未设上限,但这些岗位试用期的月工资为2800元,转正后不包括食宿,工资只有4000元。王同学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些不乐观,他说:“我们班一共有48个人,到目前签约的只有5个男生,女生1个都没有签。但是,去年的这个时候,硕士生签得只剩五六个了,而本科生几乎都签完了。”眼看招聘高峰期已过,身边的部分同学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自己的工作却迟迟未定,王同学很焦急。为了增加求职机会,他只能在网上海投、四处参加校园招聘会,他说:“我现在处于连轴转的求职状态,每天都在参加各种招聘会的路上奔波,希望早日结束这种生活。”
第一节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01
探究与思考导入案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你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吗?你所了解的高校教育中关于就业形势的方面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形势课程?
1.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大学毕业生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3.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1)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2)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3)在职业指导与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4.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一、有利因素
大学毕业生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必然发生的结果,并不是社会上人们所说的“大学生过剩了”。实际上,我国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仅为50%左右,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为50%以上。我国7亿多的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7%左右。因此,目前中国并不存在大学毕业生已经多得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中国仍属人才奇缺的国家。敲重点!
1.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就业市场不匹配(1)高等教育大众化速度过快使各种矛盾突显。(2)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大增...①诚信问题。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③大学生的自身定位偏颇。④对求职途径把握不准。(3)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过高。①过分关注文凭。②存在性别歧视。③存在生源地域歧视。④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二、不利因素
你如何看待下面这段话现在大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诚信是为了不损人,不诚信是为了不损自己,撒谎的人多了,诚实就成了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在当今这种竞争激烈、硝烟弥漫的社会里,有些人把它奉为信条;但是诚信可能损了私利但得了人心,不诚信则可能保了私利却失了人心。知识拓展
大学生的自身定位偏颇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与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严重影响了其就业。敲重点!
对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优势、通过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获得工作机会。敲重点!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过高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慎之又慎,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挑剔也越来越多。有的过分延长对大学毕业生的考察时间,有的则要求大学毕业生先实习、后被录用。对毕业生要求多、挑剔多,不但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必要的功课学习,而且会使其思想压力过大。用人单位在录用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时候存在以下诸多问题。敲重点!
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的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符或人才浪费,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实际能力与其文凭并不能直接画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差。敲重点!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