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T4374—XXXX
钢棒材红外探伤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棒材红外检测的原理、对比试样、检测设备、检测条件和步骤、结果评定及检测报
告。
本文件适用于直径或边长不小于15mm圆、方钢(坯)的表面开口型缺陷的红外检测。不锈钢钢棒
也可参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T12604.9无损检测术语红外热成像
YB/T145钢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和GB/T12604.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原理
当棒材通过高频感应线圈时,由于电磁感应的趋肤效应会在棒材表面产生感应电流而使棒材表面的
温度升高,在棒材表面存在缺陷的区域,感应电流受到缺陷的阻碍会使局部电阻增加而产生更多热量,
从而导致棒材开口区域的温升与其他区域温升的差异。使用红外探测器监测棒材表面温度差异,并利用
计算机对红外探测器输出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缺陷信号的曲线和图像,根据缺陷信号的幅值判断缺
陷的大小,并利用超标缺陷信号驱动声光报警。
5对比试样
5.1材料
对比试样的材质、热处理工艺和表面状况应与被检棒材相同或相似。对比试样上不得有影响人工
缺陷正常指示的自然缺陷存在。
5.2长度和平直度
对比试样的长度和平直度应满足检测方法和设备的要求。
5.3人工缺陷
5.3.1形状
1
YB/T4374—XXXX
人工缺陷应加工成矩形或U型纵向槽。
5.3.2位置
圆钢对比试样表面上共加工4个尺寸相同的纵向槽,应沿圆周方向每相隔90°加工一个纵向槽,4
个纵向槽中的2个位于对比试样的中部,轴向间隔不大于30mm,另外2个纵向槽分别位于距对比试样两
端不大于30mm处,如图1所示。方钢对比试样共加工8个尺寸相同的纵向槽,4个在方钢的四个面上,其
中2个纵向槽位于对比试样的中部,轴向间隔不大于30mm,另外2个纵向槽分别位于距对比试样两端不
大于30mm处;还有4个纵向槽加工在方钢的4个棱上,如图2所示。
≤30mm
≤30mm≤30mm
图1圆钢对比试样
≤30mm
≤30mm≤30mm
图2方钢对比试样
5.3.3尺寸
人工缺陷尺寸应根据表1来选定,如有其它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1人工缺陷尺寸
单位为毫米
质量等级槽深槽深允许偏差槽宽槽长
10.2
20.3
30.4
40.5±10%槽深但不得超过±0.05≤0.2≤2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