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02
养殖场规划与选址
03
标准化设施建设
04
科学饲养管理体系
05
环保处理技术应用
06
经营效益与风险管理
01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畜禽养殖数量和产量
多样化畜禽种类养殖,且分布广泛,但某些地区特定种类养殖更为集中。
畜禽养殖种类和分布
畜禽养殖经济效益
畜禽养殖为农民提供稳定收入来源,且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全球范围内,大型畜禽养殖数量及产量持续增长,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畜禽养殖产业规模分析
政策法规与环保要求
畜禽养殖政策
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畜禽养殖。
环保法规要求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养殖过程中需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畜禽产品安全、卫生、优质。
1
2
3
智能化养殖技术前景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能化养殖技术应用
自动投喂、环境控制、疾病监测等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养殖设备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畜禽养殖全过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
02
养殖场规划与选址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确保场地干燥、通风、不易积水。
确保养殖场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畜禽饮用水标准,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但要避免与交通主干线过于接近,以减少噪音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其他畜禽养殖场,避免相互干扰和疾病传播。
场地选择核心指标
地形地貌
水源水质
交通便利
周边环境
生产区
包括畜禽舍、饲料库、兽医室等,应布局合理,便于日常管理和防疫。
隔离区
用于隔离病畜、康复畜和疑似病畜,防止疾病传播。
饲料加工区
应远离生产区,独立设置饲料加工、储存设施,避免饲料受到污染。
污染处理区
包括粪便处理、病死畜处理等设施,应设在养殖场下风处,防止污染生产区。
功能区域划分原则
生物安全隔离设计
隔离设施
养殖场周围应设置围墙、防疫沟等隔离设施,防止外来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员随意进入。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更衣程序,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物资管理
饲料、兽药等物资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消毒程序,确保安全无害。
畜禽流动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的畜禽流动制度,避免不同批次畜禽之间的交叉感染。
03
标准化设施建设
结构要求
圈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同时便于日常管理和卫生清洁。
栏位设计
栏位应根据畜禽体型和饲养密度进行合理设计,确保畜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地面材料
选择易于清洁和消毒的地面材料,如混凝土、瓷砖等,防止畜禽因接触粪便而生病。
圈舍类型
根据不同畜禽种类和饲养规模,选择合适的圈舍类型,如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等。
圈舍类型与结构要求
饲喂设备
选择自动化程度高的饲喂设备,如自动喂料机、自动饮水机等,提高饲喂效率和准确性。
饲喂程序设计
根据畜禽种类、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确保畜禽获得充足的营养。
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自动识别和记录每只畜禽的饲喂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饲料储存与输送
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鼠、防虫的地方,输送系统应避免交叉污染和受潮。
自动化饲喂系统配置
01
02
03
04
通风与温控设备标准
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确保畜禽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通风系统
01
保持畜禽舍内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畜禽健康生长,应采取措施防止湿度过高或过低。
湿度控制
03
根据畜禽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温控设备,如空调、地暖等,确保畜禽舍内温度适宜。
温控设备
02
通过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实时了解畜禽舍内温度、湿度、氨气等环境指标,及时调整通风和温控设备,确保畜禽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
环境监测
04
04
科学饲养管理体系
注重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
幼畜期
增加能量和蛋白质供给,提高畜禽生长速度和肉质。
育肥期
01
02
03
04
提供充足乳汁,保证母畜健康和幼畜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哺乳期
提供全面营养,确保母畜健康和胎儿发育。
妊娠期
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方案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批次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制定
批次化生产管理流程
按照计划进行饲养,包括饲料配比、投喂量、环境控制等。
饲养管理
对每批畜禽进行标识,记录饲养信息和生产流程。
批次标识
按照计划进行出栏和屠宰,保证畜禽产品质量。
出栏与屠宰
疫病监测预警机制
疫病监测
定期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疫病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抵抗力,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