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结构模型设计大赛.pptx
文件大小:5.2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结构模型设计大赛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设计要求

01

赛制概述

03

评审标准

04

材料与工具

05

制作流程

06

赛后规划

赛制概述

01

比赛宗旨与目标

01

宗旨阐述

结构模型设计大赛旨在培养参赛者在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方面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02

目标设定

通过大赛,选拔具有卓越结构设计能力的人才,推广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同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参赛资格与组队规则

大赛面向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及专业人士开放,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人员参与。

参赛资格

参赛者需以团队形式报名,每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需明确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分工。

组队规则

01

02

参赛者需按要求填写报名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组委会进行资格审核。

通过审核的参赛团队需按照规定时间提交结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理念、模型草图等。

入选的参赛团队需进行模型制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型的测试与优化。

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审,评选出优胜者并颁发奖项。

赛事阶段与时间安排

报名阶段

方案提交

模型制作与测试

评审与颁奖

设计要求

02

结构类型限定条件

参赛作品应具有新颖的结构形式,体现结构创意与美学设计。

结构形式创新

模型需具备足够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

结构稳定性

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如碳纤维、铝合金、玻璃钢等。

结构材料

荷载条件与测试标准

模型需承受静载和动载两种荷载,如压力、拉力、弯曲等。

考虑多种荷载同时作用的情况,如风力、地震等自然力。

根据国际通用的结构测试标准,进行模型性能测试和评估。

荷载类型

荷载组合

测试标准

模型尺寸与重量限制

尺寸与重量关系

在保证结构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模型重量,提高轻量化水平。

03

模型的总重量需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运输和测试的便捷性。

02

重量限制

尺寸限制

根据比赛规则,模型需在规定的尺寸范围内进行设计和制作。

01

评审标准

03

结构创新性评分维度

创新性

参赛作品在结构设计上有独特的创意和想法,能够突破传统结构形式,提出新的结构理念。

01

实用性

设计作品不仅要具有创新性,还要具备实用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02

合理性

结构设计要合理,符合力学原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计算书完整度要求

计算书必须包含所有必要的计算内容,如结构分析、材料选择、设计参数等,不得遗漏。

完整性

计算书中的数据必须准确,计算过程要详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性

计算书的编写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避免出现错误和矛盾。

逻辑性

现场加载表现权重

根据参赛作品的类型和要求,进行现场的加载测试,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

在加载过程中,观察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评估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参赛者是否能够迅速调整结构,应对突发状况。

加载能力

稳定性

应变能力

材料与工具

04

木材

松木、榉木、胡桃木等。

01

金属

钢铁、铝合金、铜等。

02

塑料

ABS塑料、PC塑料、尼龙等。

03

连接件

螺丝钉、螺母、垫圈、胶水等。

04

指定材料清单

加工设备使用规范

切割机

使用时应佩戴护目镜,禁止切割金属材料。

01

钻孔机

操作时需保持稳定,不得在人身或易燃物品上操作。

02

砂轮机

用于打磨木材和金属表面,使用时要佩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03

电焊机

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面罩和手套,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

04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如头盔、手套、防护眼镜等。

穿戴安全装备

避免杂物干扰操作和引发危险。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以免损坏设备或造成危险。

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安全标准操作。

遵守安全规定

制作流程

05

概念设计阶段要点

确定模型的基本形态、功能、材料、工艺等,形成初步方案。

邀请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并确定最终方案。

针对方案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形状和材料。

初步方案设计

方案评审与确定

细节设计

结构优化实施步骤

验证测试

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实际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03

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模型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

02

结构改进

仿真分析

利用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受力、热传导等模拟分析,发现潜在问题。

01

成品组装验收标准

零部件检验

对模型各个零部件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01

组装过程检查

在组装过程中对关键节点和部位进行检查,确保组装正确、紧密。

02

成品测试

对组装完成的模型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03

赛后规划

06

线上展示

在相关专业院校、展览馆等地方举办作品展览,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及公众参观,促进作品交流与学术探讨。

线下展览

媒体宣传

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