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西省《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测定指南》.docx
文件大小:104.0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3.23千字
文档摘要

Q/LB.□XXXXX-XXXX

PAGE2

ICS

FORMTEXT13.100

CCS

FORMTEXTD09

FORMTEXT14

FORMTEXT山西省地方标准

DBFORMTEXTXX/T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测定指南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DBXX/TXXXX—XXXX

PAGE3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DBXX/TXXXX—XXXX

PAGE4

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测定指南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测定的术语和定义、仪器设备、实验方法和最短发火期测定。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测定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482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T5274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称量法

GB/T15663.8煤矿科技术语煤矿安全

GB/T19222煤岩样品采取方法

GB/T30431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GB/T44819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确定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自然发火

由于煤炭或其他易燃物质自身氧化蓄热,发生燃烧而引起的火灾。

[来源:AQ/T1019-2006,3.1]

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在常温下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

[来源:GB/T15663.8-2008,7.4]

自然发火煤层

矿井中曾发生过内因火灾或有可能自燃的煤层。

[来源:GB/T15663.8-2008,7.5]

自然发火期

在一定条件下,煤从接触空气到自燃所经过的时间。

[来源:GB/T15663.8-2008,7.6]

程序升温

煤样所在控温箱的温度按预先设定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

[来源:AQ/T1068-2008,3.3]

仪器设备

煤自然发火升温氧化实验装置

煤自然发火升温氧化实验在煤自然发火升温氧化实验装置上进行。煤自然发火升温氧化实验装置应由气相色谱仪、煤样氧化室及供气单元等构成。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应按照GB/T30431的要求配备,并应具有热导检测器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能够进行常量和微量分析。

气相色谱仪应具有实时响应值记录、谱图绘制以及色谱峰的鉴别和定量等功能。

煤样氧化室

煤样氧化室是为煤样升温氧化提供一定的气氛和温度的场所,由壳体、透气托盘、热电偶、气路管和顶盖等组成。热电偶选用外径不大于3mm的铠装热电偶,数量为5个,分别位于升温炉体、进气、煤样室内上、中、下位置,其中炉体温度测量用于程序控制升温。

炉胆材质为不锈钢,炉体隔热层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当炉内温度为500℃时炉表面温度不高于60℃。气路管在升温炉内缠绕使供气气流经过充分预热后再进入煤样室,到达煤样室内时,供气温度应与煤样室温度相同。

煤样室的温度控制范围为:室温~500℃。煤样室的升温速率为:0.2℃~5.0℃/min,应可通过设定升温程序进行调整。

供气单元

供气单元由配气装置或钢瓶、稳压阀和流量计等构成。配气单元提供不同浓度的混合气源,为实验提供不同的氧化气氛条件。稳压阀和流量计应使气源流量变化不大于使用流量的5%。

采用氮气及氢气作载气,其体积分数均不低于99.999%。分析需要的标准气应按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或按GB/T5274的规定制备。

自然发火期测定

测定原理

自然发火升温氧化实验采用一定量的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实验,分析各温度段气体产物种类、浓度及煤样温度变化特征,测定升温氧化实验炉、气样、煤样在程序升温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温度及其变化情况,结合煤样水分分析结果,以升温氧化实验中气体产物的浓度变化计算煤样的放热速率,并计算获得实验煤样自然发火期。

测定条件

实验用煤样应按照GB/T19222和GB474的规定采取和制备。煤样应按照GB/T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