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厨房)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一、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全面清理基层表面,去除灰尘、污垢、油渍等杂质,确保基层洁净无杂物。
砖墙湿润:对砖墙基体进行充分湿润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含水率,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吊立线:利用吊线工具,垂直吊线确定墙面垂直度基准线。
贴灰饼:依据吊线结果,在墙面上按照一定间距粘贴灰饼,以此控制抹灰层厚度与平整度。
做冲筋:在灰饼之间,用与打底相同的砂浆做出水平或垂直的冲筋,作为抹灰找平的标准。
抹打底水泥砂浆:根据基体类型,采用相应配比的水泥砂浆进行打底施工,并用木抹子搓平。
抹找平层水泥砂浆:待打底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找平层水泥砂浆的涂抹作业。
压光处理:对找平层进行压光,使表面平整光滑。
海绵拉毛:使用块状海绵,沿竖直方向对压光后的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形成细细的竖纹,增强表面粗糙度。
养护管理:完成拉毛后,对墙面进行为期8天的养护,确保砂浆强度正常增长。
质量检查: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施工完成的墙面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产品保护:质量检查合格后,采取有效措施对墙面进行保护,防止后续施工造成损坏。
二、操作规范
适用范围:本施工技术标准仅适用于内墙面仅进行打底找平,无需抹面层白灰的工程。
材料要求
水泥:用于配制水泥砂浆的水泥,其标号不得低于325#,以保证砂浆强度。
砂:采用河床中砂,使用前必须过筛处理,且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确保砂的质量符合要求。
水:拌制砂浆的用水应采用纯净水,避免因水质问题影响砂浆性能。
砂浆搅拌: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每盘砂浆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20秒,以保证砂浆搅拌均匀,各组分充分混合。
砂浆配比
内墙面打底:采用1:3的水泥砂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掺入石灰膏或粉煤灰,改善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其中,粉煤灰的掺入比例需通过试配确定,严禁在粉刷砂浆中掺入红粘土。
不同基体处理:对于砖墙基体,在湿透后用1:3水泥砂浆打底并搓平,施工完成后隔天进行浇水养护;对于砼基体,需先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20%建筑胶)进行喷或甩毛化处理,待其凝固后,再用1:3水泥砂浆打底,并隔天浇水养护。
施工准备
基层清理与湿润:打底施工前,必须彻底清除砖石、混凝土基体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并洒水湿润,确保基层与砂浆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
平整度检查:检查基体表面平整度,使用与打底层相同砂浆设置标志或标筋,作为施工找平的依据。
门窗框检查:仔细检查门窗框与墙体的锚固是否牢固,墙体与门窗框之间的缝隙是否已妥善处理。
其他工序配合:室内墙面、柱面和门窗洞口的阳角,需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护角高度不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墙面打底应在上下管道、电气暗管等施工完成后进行,打底前需将墙体上的沟槽、洞孔等嵌填密实。
找平与拉毛:若墙面仅打底不抹罩面灰,需进行1:2.5水泥细砂砂浆的找平层施工。找平层压光后,使用块状海绵沿竖直方向拉毛,形成细竖纹,完成毛化处理。
厚度控制:底层灰厚度宜控制在15-20mm,中间找平层厚度宜为5-8mm,总厚度以25mm左右为宜,确保墙面抹灰层厚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连贯性:同一墙面的打底或找平工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以保证墙面色泽一致,无明显接槎痕迹。
三、允许偏差标准
序号
项目
国家标准允许偏差值(mm)
企业标准允许偏差值(mm)
1
立面垂直
4
4
2
表面平整
3
3
3
阴阳角垂直
3
3
4
阴阳角方正
3
3
5
分格条(缝)平直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