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交流系统短路容量计算》
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5年5月15日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
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16号)的要求,全国短路电流计算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了《三相交流系统
短路容量计算》,计划编号:T-524。
1.2制定背景
短路容量是反映电力系统电压支撑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新能源消纳水平、直流输送能
力、电能质量等问题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基于统一的规范来计算短路容量。
电压支撑能力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期间和遭受扰动后维持电压安全的能力。当高比例
新能源和直流替代大量的常规电源后,系统电压支撑能力显著降低,容易引发宽频振荡、
暂时低电压、工频过电压、并网换流器锁相失败等问题,需要采用准确、实用的量化评估
指标,实现电压支撑能力薄弱点定位和稳定裕度评估。短路比是系统短路容量与电气设备
容量的比值。直流短路比是换流站交流母线的短路容量与直流换流器额定容量的比值。多
馈入直流短路比是直流馈入换流母线的短路容量与考虑其它直流回路影响后的等值直流
功率的比值。新能源场站短路比是新能源接入系统前,汇集母线处短路容量与新能源场站
出力的比值。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是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的短路容量与考虑其它新能源场站
影响后的新能源等值功率的比值。以上各种短路比定义,均是量化评估电压支撑能力的重
要的静态分析指标,为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计算以上各种短路比时,均
需要用到公共连接点处的短路容量。
电能质量相关问题主要涉及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电压不平衡、暂时或瞬
态过电压、波形畸变与谐波、电压暂降与短时间中断等。在根据GB/T12326—2008进行
电压波动和闪变计算、根据GB/T15543—2008进行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计算、根据GB/T
14549—1993进行谐波电流允许值计算等电能质量问题分析时,也均需要用到公共连接点
1
处的短路容量。
由于现有标准均未具体规定短路容量的计算方法,也未规定短路容量的选取方法,导
致在短路容量的计算以及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另外,短路容量的应用场景与短路
电流有很大不同,现有标准中校核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及其计算条件不能完全适用于各种
情况下的短路容量计算。
本标准拟规范三相交流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短路比与电能质量评估等方
面的短路容量选取方法,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等相关业务提供准确、规范的
重要参考依据,能够避免由于在短路容量计算和使用方面较大随意性而导致的计算结果差
异,能够使短路比与电能质量等问题的评估更加统一规范、科学准确,有助于在确保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和直流系统输送功率、有效评估电能质量,
最终有助于电力系统科学发展、安全运行、绿色经济。
1.3参编单位及负责事项
(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编写单位,全面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
(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远景能
源有限公司参与短路容量计算方法及其选取规定等内容的起草工作。
1.4主要工作过程
(1)2024年4月25日,召开了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讨论了标准编制工作的任务分
工、人员安排、时间节点计划及大纲结构情况,明确了标准编制工作总体目标,制定了标
准编制工作方案,组建了标准编制工作组。
(2)2024年5月,在广泛调研收资、技术交流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标准的
编制方式和主要编制内容,形成标准编制大纲和整体技术方案。
(3)2024年6月至2024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