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kpmg -抗衰老产业报告:政策、市场与技术的融合 2025.pptx
文件大小:9.38 M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1.97千字
文档摘要

抗衰老产业报告:

政策、市场与技术的融合;

鸣谢

本报告由毕马威中国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深圳市中药协会、以及伏羲实验

室共同编写。报告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多方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提供数据和行业见解的机构和个人。

此外,我们特别感谢为本报告撰写提供支持的外部专家,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衰老及老年病机制研究室肖恒怡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边宝林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刘安、张晓星博士等,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宝贵意见,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撰写本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抗衰老产业研究课题的广阔与深远,以及其对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所承载的重要意义。希望读者能从本报告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共同关注抗衰老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贡献力量。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抗衰老领域的认识,为推动抗衰老产业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

前言

随着健康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普及,抗衰老产业正呈现出巨大的创新

潜力和投资价值,驱动力不仅来自于希望延年益寿的年长一代,也来自于积极寻求预

防性解决方案的年轻一代。

当前,抗衰老产业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疗的个人健康全过程,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能

够避免、预防和延缓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生理功能下降和疾病的发生。从美容护肤、再

生医学到基因技术等,抗衰老的各种新概念、新机制层出不穷,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仍存在争议,对于抗衰老的科学认知也有待系统和全面的梳理。鉴于此,毕马威中国

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深圳市中药协会,以及伏羲实验室联合开展抗衰老产业报

告系列研究,系统地分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核心发展需求。

本次报告聚焦抗衰老的定义和范围,跨学科、兼顾供需两端,剖析了抗衰老的相关要

素。在自然科学领域,抗衰老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机体三个层面,

报告分析了衰老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社会学角度则关注抗衰??疗法与现有治疗

理念的异同,以及抗衰老与疾病预防的关系;产业角度则主要关注抗衰老市场与银发

健康市场的关系,以及抗衰老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展望未来,抗衰老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融合。通过挖掘衰老的底层机制、识别

抗衰老的关键靶点,开发更加有效的抗衰老技术和产品;同时,跨学科合作将成为常

态,致力于推动生物技术、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为抗衰老产业提供新

的增长点。;

01

积极应对老龄化,抗衰老产业将成为重要抓手;;;;;;;;;;;;

层面;;;;;

通过上述的三级预防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抗衰老是一种基于主动健康管理的实践。它涉及一系列积极的生活和治疗干预措施,旨在延缓或逆转人体衰老的进程,同时强调个体在健康管理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抗衰老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长生不老或永葆青春,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管理策略来维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延长寿命。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抗衰老的议题不仅限于个体健康层面,它在社会层面上具有更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推动群体健康老龄化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有效的抗衰老策略,我们能够显著减轻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负担。同时,这也有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紧张,通过延长工作年限和提高老年人的就业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03

以疾病为始,从覆盖人群和经济负担评估抗衰老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衰老及其伴随的失能症状和疾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间接医疗费用、生产力损失和社会成本等多个方面。本报告测算发现(详见下图),神经领域的失能症状和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最为显著,每人每年需花费近10万元用于该领域功能障碍或疾病的诊治11。

为了规避未来因疾病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增加和生活质量下降,人们倾向于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抗衰老准备,以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因此,经济负担越大的疾病,往往意味着其抗衰老市场潜力越大。从疾病经济负担角度看,神经、免疫及血液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等细分赛道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12今后三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增加两倍,世界卫生组织

13桌面研究,团队分析

14《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发布,中国卒中学会

15桌面研究,研究团队分析;;;

04

抗衰老疗法:

多样化手段和技术发展,构建全面的抗衰老供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