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背景
背景
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社会共识逐渐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
1
神灵
医学模式
2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
生物医学模式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背景
近期发生的初入职场护士为患者拔针引发患者不满事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
近期发生的初入职场护士为患者拔针引发
患者不满事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
应在何时沟通,如何沟通?”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2016):
明确要求“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将医患信任纳入健康社会建设核心指标。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家卫健委,
2018):首次将“医患沟通制度”列为18项核心制
度之一。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强调
“开展人文护理培训项目,将沟通技能纳入护士执
业考核。
助产士在产房每天见证新生命的曙光,却也如履薄冰。一个小数点的偏差、一
句措辞的失当,都可能引起产妇和家属的情绪骤变,
目录
沟通的概念
01
目录02沟通的基本模式
目录
02
03标准化沟通在产房的应用
03
第二部分
概念
概念
沟通:是人们交换和分享信息、观点的过程,是一种互动
的双向交流过程。其目的是取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
概念
医患沟通:是指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人际沟通。本质是医患双方经过密切交流后,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方为主导,在医学上产生共识,在心理、情感上产生相容和共鸣。其目的是医患达成共识,形成协力。
第三部分
沟通的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
建立信任
建立信任
1.医方“示善”
2.医方“倾听”
3.医患“谈话”
4.医患“合作”
6大沟通障碍价标准的差异知识结构的差异
03
04
05
06
评价标准
的差异
知识结构
的差异
对医疗卫生服务性质认识的分歧
经济地位
经济地位
的差异
医患信息
不对称
对“知情同意”的认识差异
沟通策略与技巧
03
03感同身受”地与患者沟通是提高医患沟通效果
运用“语言艺术”是提高患者沟通效果的核心
01
04善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效果
04
善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效果
医患沟通的基本策略
01
1、充分了解患者就诊原因
尊重患者是保证
医患沟通效果的
基础
022、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
3、充分注意患者的背景
03
医患沟通的基本策略
运用“语言艺术”是提高患者沟通效果的核心
1、医务人员语言的“情感性”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
2、医务人员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艺术性、启发性、引导性、科学性和保密性。
运用得当的称呼语
善用安慰
性语言
讲究提问
技巧
使用“职
业”语言
医患沟通的基本策略
“感同身受”地与患者沟通是提高医患沟通效果的关键
●
●映射患者的感情
●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
方法:
如果我和她有共同的经历,我会有什么感觉、想法或反应?这样做对患者来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医患沟通的基本策略
善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效果除了语言,其他非语言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位置
位置
姿势
表情、视线
动作
说话的语调和语速
第三部分
在产房中的应用
沟通在产房中的重要意义
产房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紧张的地方,每一次对话都承载着新生命的期待和产妇的安心。
助产士的每一句解释、每一声安慰,都在帮助产妇度过人生中最特别的时刻。
产房存在的沟通障碍
生命的意义
家属对母婴安全的期望达到了极致。在他们心中,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被视为关乎生死的重大问题。
激素与情绪的连锁反应
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极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而家属往往会受到产妇情绪的影响,加剧产房内的紧张氛围。
产房存在的沟通障碍
日
认知差异导致的误解
家属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很难准确区分正常的分娩风险与可能存在的责任事故。这种认知上的鸿沟,使得一旦出现意外状况,家属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助产士。
第一场景:入产房时
目标:建立信任,缓解初次入院焦虑。
沟通要点
1、主动介绍环境:“这里是我们的待产区,这是您的床位,旁边呼叫铃和胎心监护仪等。”
2、确认需求与顾虑:“您现在最想了解什么?有什么特别担心的事情?”
3、说明流程:接下来我会为您做胎心监护和内检,评估产程进展,胎心监护大概需要40分钟。”
第一场景:入产房时
助产师
您好,欢迎来到产房!我是助产士小袁,我们现在先做一下人脸识别,然后由我给您介绍一下产房环境
您把孩子的包被(里面需要放包单、小帽子、衣服和纸尿裤)、60*90的护理垫一包、90*150的护理垫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