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网红现象分析及引领路径研究.docx
文件大小:42.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1
总字数:约5.2千字
文档摘要

网红现象分析及引领路径研究

张璐颖韩秀兰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媒体的高速发展,文化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网红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呈现出多元、即时、趋利等特征,对网红现象进行两面性分析,积极团结优秀网红文化群体,宣传优秀网红内容。应对负面消极的网红现象,以主流意识形态来引领网红文化的发展,一是要通过加强引领主体队伍建设,二是要推动网红内容优化,三是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四是要提高网民的主流意识形态吸收力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233-03

一、内涵与特征:网红现象解析

(一)内涵分析

“网”字是由格状捕具逐步演化而来,在网络技术的出现后有了“互联网”的意思。网络红人最早出现于论坛平台中,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进入到现在的宽频时代。“网红”狭义上是指在网络上因某事件或某行为而受到广泛关注的人,广义上“网红”不仅指人,还可以是物品、动物或虚拟事物等。网红现象通常指某事件或某人物在网络中受到广泛关注且讨论度居高,并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热度效应。

(二)特征解析

网红现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它的多元化、即时性和趋利性。网红内容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创造主体的多样、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网红群体效应下形成的多样化圈层。网红现象的即时性主要表现在大众对网红关注度的变化;公众对网红内容获取的即时性以及网红现象传播的即时性。最后是网红现象的趋利性。网红发展的逐渐产业化,形成了网红经济。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更多人抱着分杯羹心态进入自媒体行业,使得网红现象更多呈现了趋利性。

二、效果与隐忧:网红现象的两面性

(一)网红现象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红现象满足了公众的精神需求。网红内容的娱乐性使得大众可以借此获取暂时的愉悦,舒缓心情。在社交上,大众也可借相同的网红粉丝圈层扩大交友圈,满足自身社交需求。另外,随着更多高等教育群体逐渐成为网红,普通大众可以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虽然内容零碎,但有助于拓展大众在某专业领域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资源。

其次,网红现象对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展上,网红直播的发展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被拓宽,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业、零售业等实体产业在网红的巨大影响下也得到了发展。在文化发展上,网红群体为传统文化的宣传发展增添了趣味性,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借助网红群体的助推,人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向往和喜爱也更甚。

最后,网红现象在社会治理上的推动作用。在受到更多群体关注的网红事件中,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观点,是参与社会协商与治理的一种实践。网民自发参与事件的讨论和传播,对舆论的发酵起到助推作用,是事件得以快速解决的助燃剂。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参与极大增强了社会的自主性,也使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

(二)网红现象的隐忧问题

1.网红主体素养问题。部分网红群体道德素养堪忧。网红“草根”化意味着网红群体中知识素养参差,有些网红群体重流量变现、重娱乐、轻价值观现象严重。低俗内容的创新难度远低于高雅文化内容的创新,并且大多草根网红知识素养较差,使得他们更倾向通过低俗文化产出方便快捷地获得利益。

部分网红群体专业素养欠缺。网红群体专业素养欠缺一是体现在部分网红媒介专业知识的缺乏。大多数网红并未受到专业媒介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对于信息的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生产和思辨反应等能力相对欠缺,这就导致他们在对网红内容的创作中多是以吸粉等为目的,面对舆论事件时不能做出正确积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二是体现在其专业精神的缺乏。网红群体将“网红”作为职业获取职业利益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职业责任。他们需要代表大众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是非甄别,需要具备敏感、清醒、负责以及坚定忠诚等专业品格精神。网红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网红未能坚守自己,丧失了积极正面的追求和对内容的把控力,有些甚至踩着法律红线,偷漏税行为屡次发生,失去了自身该有的专业精神。

2.网红内容传播问题。从内容本身来看,网红文化的娱乐性导致其传播内容空泛。网红内容空泛:一是网红自身教育有所欠缺,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网红只是少数群体。主观上看,部分网红对自身文化知识培养教育的积极性较低;客观上看,大部分网红为迎合粉丝与公众,会更倾向娱乐内容而忽视文化内容,对学理性或专业性知识传播不足。二是“信息茧房”使得用户陷于同质化信息中。平台根据流量逻辑会更倾向增加娱乐性内容的算法权重,而其它类型例如科普类等内容在平台中的流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会削弱主流媒体在平台上的知识建构能力。同时侵权与“洗稿”行为的泛滥不利于高质量内容的发展,抑制了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从内容系统性来看,网红内容呈现碎片化、离散性特征,较难达到高校